网站公告:

9.7分!爽过今年所有国产电影,这样的主旋律值得吹爆!

原标题:9.7分!爽过今年所有国产电影,这样的主旋律值得吹

阅毕国庆档三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就是这部《我和我的祖国》,在很多段落都忍不住想落泪。

影片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平凡质朴而又非常动人,令人非常惊喜。不出所料,本片在各大观影平台都有着很好的评价,豆瓣8.2,猫眼9.7,淘票票9.5,微博大众评分9.6。可以说,本片势必将拿到中国电影的年度最高分。

由陈凯歌和黄建新领衔,通过影像和七部短片联结的时间线让我们经历了一次与众不同的“倒带”——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至今,电影聚焦了国内多个大事件,横跨七十周年。

这是时间线的出彩,而从空间线上来看,七部短片兼顾了中国的东南西北部。既有发展领先的大都市,又有暂时落后的地区,它们从事件出发,全方位展现了整个中国的面貌,聚焦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物,颇具人文关怀。

影片中北方城市的代表是北京,其中四部短片都在北京城书写着故事。

当然,这并不奇怪。毕竟作为中国的首都,往往许多大事都在这片土地上发生,北京俨然也成了见证时代变革的窗口:

《前夜》中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盛况、《相遇》中“两弹一星”工程的研究促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北京你好》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而《护航》这一篇章则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尤其是空军阵容。

几段故事都充分表达了“祖国万岁,团结拼搏,振兴中华”的信念,这也正是无数中国人民在历史洪流中所坚持不懈的。

而这些,对每一位前来观影的北京人来说,在北京影院见到这些熟悉的情节在大银幕上演,自然会觉得无比亲切。

无论是年龄偏大的老北京,还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北京孩子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其中一二,也会为他们所居住和热爱的城市自豪,并甘愿为之奋斗。

即使不是北京人,很多场景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想必也是一次脑海记忆的再度唤起。强烈的国家荣誉感瞬间涌上心头,每一位中国人都会为我们的首都北京感到自豪,为我们的祖国骄傲。

同时,借由奥运会这个契机,在《北京你好》中还引出了一个北京之外的城市——汶川。

2008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既有大喜,也有大灾。开春的雪灾、5.12的汶川特大地震,再到八月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于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百感交集的一年。

因此,在这个故事中,宁浩通过一个赴京观看奥运会开幕式的四川小男孩的个人经历,将观众从繁华的北京、国际化的北京奥运会带到了大地震过后的汶川。

这样的做法使这部短片悲喜交融,观众既能欢喜于宁浩一贯的喜剧风格之中,又会对汶川人民的悲伤产生共情。

到徐峥执导的第三部短片《夺冠》时,空间发生了瞬移,场景转移到中国东方的一座大城市——上海。

显然,导演徐峥并没有选择当今上海最繁华的一面,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极具怀旧感的老上海弄堂。

对老上海人来说,在弄堂文化消失的当下,从大银幕里看到他们小时候亲身经历的环境,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年代,走进《夺冠》这部短片中“弄堂居民们搬板凳一起看电视机、听半导体”的回忆当中,称得上一次怀旧又无比美好的银幕体验。

从风格上来看,《夺冠》很像上世纪的沪语喜剧,独特、精致且有趣。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桥段,记载了全民观看女排夺冠的场景。

整栋楼的居民都纷纷出门,挤在弄堂的小电视机前激情助威,电视是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的直播,中国队对阵美国队,最终中国女排夺得了冠军。

这不仅是中国女排历史上的荣耀时刻,也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一份集体记忆。人民助威,女排夺冠,再一次充分展现了“祖国万岁,团结拼搏,振兴中华”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上映之际,中国女排再次夺冠,这何尝不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体育人的传承呢?

当年在弄堂一起看那场比赛的老上海人们,若走进《我和我的祖国》的影厅,一定会在《夺冠》这部分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抑制不住回忆的泪水。这既是属于上海人的回忆,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到第四部短片《回归》时,镜头忽又聚焦到1997年的香港,这是中国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它曾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1843年,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从那时开始,“让香港回归祖国”一直都是所有香港人、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

经过了154年的漫长等待,我们“不能再多等一秒,一秒也不能差”。终于,在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

与其他部分类似,《回归》同样是切题小人物,由一对香港夫妇展开,任达华饰演的丈夫是手艺高超的修表匠,惠英红饰演的妻子是香港警队的队长,这两种身份在这段故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香港回归祖国的仪式,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才得以顺利进行且万无一失,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团结拼搏”的精神。

因而,不只是《回归》的主演任达华和惠英红,每一个曾亲历香港回归的香港人,在看到这段时,都必然会再次感受到当年的震撼和激动,并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引发出强烈的归属感。

惠英红说,当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刻,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回家了,自己是一个有家的人了;任达华也说自己的心踏实了。

相信众多香港人也都与这两位主演一样,对祖国充满了感激和热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莫大的荣幸与深深的自豪。

同样,在现如今紧张的香港局势下,想必这部《回归》能让香港少部分不理智的人们认识到祖国对他们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留着中国血的华人——要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我们共同的祖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回归。

看完了中国的北方、东方、南方,将故事放在中国西部地区自然也是电影尤为重要的一部分。

《白昼流星》由整部影片的总导演陈凯歌亲自执导,这部短片听起来文艺感十足。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草原的贫困地区,瞬间带观众走进一个看起来不真实却又是真真实实存在的贫困村庄,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情感上,都与前几部短片中高速发展的中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观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引入“农村扶贫”的概念。

很巧妙的是,陈凯歌将“农村扶贫”与“航空航天事业”结合到一起,这种错位产生了奇妙的效果,让观众在关注扶贫事业的同时一览我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与突破。在赞叹祖国发展繁荣昌盛的同时又不会忘记祖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存在,从而号召更多人为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而更加努力,尽可能地让“脱贫”尽早实现,也让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更进一步。

看到《白昼流星》,一线城市的观众一定会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而贫困地区的人们一定会深深地感受到祖国对他们的关怀,以及祖国要实施扶贫计划的决心。

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一定会被深深地打动,去反思,为了祖国更好的未来,为了全中国人民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

纵观整部《我和我的祖国》,它不仅是七十年的一次凝练,更通过镜头扫遍中国的东西南北,将祖国的全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独特且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一块土地可以分割。在中国,处处都发生着或许感人、或许励志、或许振奋人心的或大或小的事。影片中每座城市发生的精彩故事,都是最具人文关怀的记录和叙述。

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要牵挂着我们的祖国,因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想,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无疑是中国影人送给伟大祖国的一份最好贺礼。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