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特别策划 | 诗画·时光 打开时光之门,带你穿越上饶70年

原标题:特别策划 | 诗画·时光 打开时光之门,带你穿越上饶7

这是一次特殊的诗、图大展

这是一次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升变

今天

我们以行进中的上饶当代史名义

以诗歌和老照片的名义

以大江东去、东方风来的名义

对于发生在上饶波澜壮阔的70年

作一次发自内心的集体抒写

是沸腾的气象,带出了沸腾的诗句

我们并不十分刻意选取的图像瞬间

它可能是凡简的,淡静的,平常的

也可能是欢腾的

当这静止的一秒

在70年时光中顺时针而动

它所具备的非常和气概

自然而然地需要由诗的无限来回答

来自各地的数十位上饶籍诗人

呼应上饶晚报感动于时事的初心

他们以睿智的诗笔

以光泽细柔的诗篇

为上饶人的美好、福祉和欢欣

做下记号

1949-1979

1949年10月1日,铅山县河口镇各界人士在王家塘广场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云辉收藏

解放

张天霞

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

天安门城楼之上

一位巨人

向世界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世界为之震撼

山河为之动容

人民为之沸腾

那宏亮的宣告

响彻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同一时刻

河口老镇

欢腾的人海筑起庆祝的长龙

唱起了同一首东方红

三座大山

已如坚冰消融遁迹

解放的幸福

正如春潮滚滚而来

掩不住的开怀大笑

歇不下的激动脚步

敲不停的锣鼓喧天

说不完的当家做主

瞬间

定格为永恒

1951年,上饶老城区信江大桥段,从信江南岸向北岸拍摄。 余竞吾 摄影

信江桥

渭波

它是横跨信江的一座桥

历经风雨刨刮,雷电切割

依然铁骨铮铮,链接着灵山的倩影

从未删除生命的旅途

它是穿越时空的一座桥

车流与人流,寒流与暖流

无处不在的楼房、灯红、酒绿

一代人的前行,另一代人的回归

一群人的遥望,另一群人的倾诉

已融入水天一色的饶城

白鹭飞飞的家园

它是坚韧的,如弦

弹响人生的梦想

它是血性的,如肋

掮起人间的正道

1957年,上饶市城区,静静的西壕沿。 余竞吾 摄影

静静的西壕沿

祝宏飞

驾一小舟

去,追寻梦想

或,到繁华的小街

独自游历

在历史的长河中

西壕沿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但,它的秋月与春风

正奏响着时代最美的乐章

从一处景到一座城

只有那些,对未来充满渴望

和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们

才能,让家乡变得更加温暖

让祖国变得伟大而又富强

风在夜晚为月抚琴

拨弄着生命中璀璨的花事

雄鹰在白天振翅高飞

演绎着中华男儿该有的角色

改革开放的春风

徐徐地从四面八方而来

西壕沿水中的剪影

和岸边鲜艳的花,葱绿的树

静静的记忆长卷

已掩盖不了今日繁华的盛景

天空的种子,和

那些色彩斑斓的梦

正在西壕沿肥沃的土壤里

悄然地发芽

1959年,婺源县庆祝建国10周年体育运动大会。 程登云 摄影

运动会,连北京

李圣安

十月金秋

婺源体育运动广场

鲜红的旗帜高高举起

北京天安门广场

心中的旗帜迎风飘扬

我的笑脸向着北京

我的眼眸眺望北京

我的掌声传到北京

我为新中国喝彩

我为新中国歌唱

伸直腰杆,挺起胸膛

朝着胜利的前路

阔步进发,一路凯歌

英姿勃发的新中国

时刻向我召唤

隆起的肌肉

是一座座高山

沸腾的热血

是一条条长河

可爱的祖国啊,

我的全部都融在了你身上

不管争金夺银

我都势不可挡

无论成功失败

我都无尚荣光

我以我微弱的星亮

为充满朝气的新中国增添光芒

今天体育运动的赛场

明天建设、保卫祖国的战场

把所有的力量

投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1960年代,鄱阳湖边,收网分鱼、享受喜悦的渔民。 余竞吾 摄影

被一条青鱼的大尾巴拍醒了

老烟

我确信

他们眼里此刻的兴奋

远胜于母亲第一眼看到自己的新生儿

对于父亲们来说

让家安稳才是最大的愿盼

鄱阳湖的渔船并不经常丰收

披星戴月的舟楫

拼力冲刺

打捞起的 却是司空见惯了的怅惘

渔夫的眼睑

被失望与焦躁拉紧、粘上

但此刻

他们被一条青鱼的大尾巴拍醒了

就这么醒了

锅灶、米缸、菜篮、渔网、舟船

以及渔夫沉郁的脸和酣睡的梦想

就在六0年代的一个早上

因为一条青鱼不甘的挣扎

全都醒来了

1960年代,印染厂女职工。 余竞吾摄影

美丽元素

汪茶英

时光它自己就是印染大师,

它给清风明月染上恰到好处的清爽,

给朝霞夕晖晕开铺天盖地的绚烂,

它给劳动者的双手涂上神奇的秘方,

让这双手为梦想描摹梦想的模样。

时空的经纬上,

印上什么图案才是永远的时尚?

印上自信,

印上笑容,

印上半边天的自立自强,

印上主人翁的积极向上。

美丽的元素,

在时光机上流淌,

透过指尖传递温度,

透过笑容扩张明亮,

透过岗位弥漫激情,

透过心灵播洒希望。

1960年代初,上饶老火车站一隅。 余竞吾 摄影

上乘富饶,通达四方的起点

万欣

还记得越走越远的车轮吗?

滚滚向前的灰尘和在街边的等待

甘蔗不澜不惊矗立着梦呓

节节而上的甜,灰黑色的衣裳

藏着从低矮的楼房,三三两两的过往中

掀起一轮朝阳的热望

不得不提起故乡

这无尽的乡愁被火车拉得悠长,还有站台的离别和期盼

数不清,抱不紧,牵不牢的心事

洒满故乡的青山绿水

一轮轮的奔跑,早已超越了板车和老解放牌的速度

但别忘了他们肩膀的老茧还有他们的汗滴

又一次次涨潮了奔腾的信江河

高铁站,是在铭记又是在宣誓

上乘富饶,通达四方的起点

1960年代,上饶地区群众文化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群文学术讨论会会议现场。 周云辉 收藏

酝酿春天

关欣

燃起朱张会讲的火花

淬取鹅湖之辩的力量

学术讨论,振奋激昂

思想撞击,风雷古荡

灰黑的外套

裹挟一冬的阴霾

却抵不住花树枝桠的苞蕾

在风雨洗礼中

向世界敞开胸怀

采撷延安文艺的星光

照亮人们心中的蒙昧

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要来源于生活,还是高于生活

倡导文化创新发展

引领思想解放新潮

激辩酝酿春的消息

杂花生树,群英乱飞

兼容并蓄,百花齐放

捧起一簇簇芬芳

迎接满怀的希望

这是今年70多岁的汪自强老人自拍的第一张全家福。老人年轻时就爱好摄影,1967年2月,他为相机配备了自拍装置,本想给老婆孩子试拍一张照片,后来自己也加入画面,留下了这张全家福。 汪自强 摄影

把家背在身上

渭波

总有一条路经过我们的家门

总有一片土存储我们的血泪

那是不老的乡愁,系着纯净的心脉

那是鲜活的亲情,放飞永生的大爱

多少难忘的往事,苦难、艰辛和跋涉

仅仅是瞬间忆念的叠叠加加

不仅仅是无言的相守和陪伴

把家背在身上,我们一再上路

一再问路

一再搂住一只饭碗的温度

一再仰望一群雪雁的高度

我们只是尘世之上的尘埃

我们只是隐伏泥土的草根

所有的真或空

终将淹没我们面向天地的侧影

1970年,饶城信江下浮桥。 何义康摄影

一层梦想 一层初心

宁苹

我始终记得

那座晃悠晃悠的浮木桥

在九月的某一天

清朗的星期六上午

十七岁的那少年

和一群同学嬉闹

踩着木板格格笑

那时一群大雁从北飞来

还有燕子画过云彩

苍鹭将蓝空扑棱成它的舞台

那少年仰头远眺

青春的面容美过骄阳

暖风中长出一颗愿望

少年的愿望啊是鸟的翅膀

我也始终记得

那在夕阳里泛着金边的浮木桥

在夏天的一个黄昏

那二十三岁的青年

孤独地踏过木板

走过细沙和碎石的河滩

坐在僻静的野草间

草地上有紫堇和翅果菊

蒲公英开着小小黄花朵

那青年在花蕊里吹进一瓣梦

黄花摇曳 当开熟之后

绒球会一朵一朵往天上飞

落在它们喜欢的地方 明年再开

那青年的梦想啊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当然记得

那冬夜里的伦敦希斯罗机场

那三十岁的追梦人哪

还长着十七岁少年的翅膀

手捧那青年的梦的种子

降落

日后那追梦人常从泰晤士河走过

当那追梦人心里唱起思念的歌

异国的水交汇了故乡的河

这头是当下 那头是旧梦

当那追梦人心里唱起思念的歌

威斯敏斯特桥和那信江浮木桥

于时空中层叠

这层是梦想 那层是初心

1971年,上饶市举行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四周年大会,市区“万人空巷”,信江河里人头攒动。 周云辉 收藏

1971,你畅游信江

刘树林

会游泳的,不会游泳的

都赤条条地下了信江

一条赣东北的大河

手和手相呼,脚和脚应和

激情的水浪,定格1971这年青春焕发的鱼跃龙腾

流水远去,春潮又来了

你游泳的姿势,有鱼虾的自得

也有草木葳蕤的狂喜

年轻的永远年轻着

年老的也已返老还童

激励着一代代的赶潮人,跃身而下滔滔信水

汇入千里的滚滚长江

朝一个方向,抱定一种信念

凭浑身肌肉的强健

翻过一波波巨浪

跃上一座座龙门

因你高举的手的灯塔

我们畅游祖国的千万条江河

从此风雨无阻

1978年,赤脚医生上农家给孩子看病。 周云辉收藏

新生!一颗幸福的心跳

高其健

此刻,42岁的钟党生坐在办公室里

端详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欲言又止

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面对镜头

明明是病了,却笑得十分欢乐

也数不清是第几次了

年迈的母亲总是隔三差五

就要他把照片拿给她看

再嘟嚷一句:赤脚医生说了

是一颗幸福的心跳,党生啊

幸福啊!幸福不忘毛主席!

……母亲又开始了她的喋喋不休

再把讲了上千遍的往事

再讲一遍……

钟党生耐心地再听一遍

并不时点头附和

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始之年

某日,未满周岁的钟党生不停地闹腾

母亲以为他生病了,万分焦急

正巧,碰到了刚从邻居家看望病人

准备离去的赤脚医生

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医生取出听诊器

递给钟党生一颗糖果

笑着说到:这位大嫂,你放心吧

这是一颗幸福的心跳

新生呐,幸福着哩

……

“党生呐,党生哎

幸福啊!幸福哩!

幸福不忘毛主席啊!”

说完这话的时候,老母亲睡着了

钟党生这才轻轻关上房门,向会议室走去

会议室主席台中央

红色的LED显示屏上写着:

辉煌70年,追梦新时代

今天,钟党生不想开会

他说,他要讲一个关于幸福心跳的故事

……

1970年代末,城区及周边郊区,手工制衣、缝补鞋子的手工匠人。 程维华摄影

缝补岁月

金权

时光连绵不绝

生活却漏洞百出

他从乡下娶回一个女人

教会她缝缝补补的手艺

也告诉她相濡以沫的天机

一块旧门板

一台手摇补鞋机

一簸箩的针头线脑

熨斗熨平了岁月的皱皱巴巴

针脚缝补着日常的边边角角

城市的拐角是他们手忙脚乱的天地

无关风月 兼程风雨

感谢摄影师

把黑白的属性拍摄得这么色彩亮丽

学着两位师傅

在现实与回忆之间连缀得天衣无缝

1970年代末,上饶县八都墟市。 周云辉收藏

墟市

筱凡

是的,这拥挤的街市

苟且了我的目光

我爱上它,就像爱上父亲从中的吆喝

就像沉迷于沸腾的人群

是的,他们聚拢在一起

得出人世的经验

他们满怀深意

一切便有了来历

是的,我们依稀听见那些声音

日光倾撒于朴素的脸庞

每一条扁担都肩负着

岁月的重量

墟市重现,自墟市转身的人

在返回更广阔的生活中

如一头俯首的老牛

缄默而知足

1979年,信江大桥北,河埠头洗衣的市民。 潘宏斌摄影

信江河埠头

刘志明

“信江” “河埠头”

当我读出这两词时

内心已返回旧时光

当我再次读出“信江”

读出“埠”

祖父的血脉已在信江溯源

河埠头栖满千疮百孔的老船只

多少年来

尽管信江在内心年轻一回又一回

河埠头的青草仍像戏剧里的小生

演绎着我一年又一年的潦草春天

而时光还是流逝似水

这古老的河埠头啊

槌衣声声 波光鳞鳞

谁掏空内心潮润般的寂静

在旧照片的风声和皱褶里

粘贴出一撮撮旧旧的青苔

苔痕上一声声再也回不来的

童年足音

1980-1999

1980年代初,上饶市城区三江交汇处,渔歌唱晚。 程维华摄影

渔歌唱晚

丁智

应该有夕阳

她最喜欢舞着红霞

将河流搅出离别的

味道

每只靠岸的船都是幸福的

每枚家园之上流动的炊烟

都能捏出

温暖站立的竹篙

晚归的江岸

因为有一只船的停靠

倚望

才生长出童年的欢呼雀跃

一江喜悦

只舀一瓢

将装盛以橹的形式

在回归的大街小巷幸福地摇荡

将江水

晃荡

如歌相随

1982年,婺源乡村的一场晚间露天电影。 诸葛柏铭 摄影

以月光作画

丁智

以月光作画

将她照耀过的千年故事

用忧伤与快乐浸泡

纯白后

画出来

挂在乡村最空旷的地方

用清风佐酒

十里三国

百里红楼

那些被月光记忆的人

常在黑夜行走

在没有电影画面的夜晚

聚到村口的樟树旁

与旱烟的火苗明明灭灭

那个村庄最老的人

会将月光粘上乡村的泥土

与颜色

面对月光

生长稻谷的村庄

有传奇

发出拔节的声音

1992年,江西凤凰光学生产全国第一台环幕电影机。 余竟吾摄影

把青春推向枪膛

刘诗良

长长的麻花辫

鲜艳的格子衫

还有花朵一样盛开的笑靥

饱满、美丽的青春喷薄而出

闪闪的枪尖

黑白分明的标靶

还有叽叽喳喳的指点和评论

此刻,战争的阴影

仍未远离

我爱红装更爱武装

祖国啊

我们把青春推上枪膛

您挥手一指的地方

就是我们要去往的方向

1980年代初,铁路工人冒酷暑在上饶车站加线修复铁路; 程维华摄影

汗水掷进钢轨的声音

丁智

那个时代 相信

汗水掷进土地

就能开出花朵并长出

果实

那个让汗水 距离土地

最近的人

心里有一片欣欣向荣的

原野

将汗水掷向 钢铁

钢铁没有果实

但钢铁有回响

有花朵一样的声音

钢铁还有姿式

钢铁会随着汗水的方向

前进或者弯曲自己

那个将汗水掷向钢轨的人

汗水与钢轨的方向一样

都写着

执着与纯净

剖开的声音

有辆火车

在轰鸣

1983年秋,婺源龙池太小学的一次课堂即景。 黄润民 摄影

那年,梦想在左

黄建新

那年。我在左,你在右

朱子的忠孝节义。相差365天的年级

每个复式教学老师必修的绝技

穿越。年复一年。他将所有的知识

今天又耐心地教你

那年。你在前,我在后

黑板斑驳。你的发梢有钦慕的目光停留

毽子、皮筋、放牛、割草……

以山为盟,许下两小无猜的

青梅竹马

那年。我抬头仰望,您站姿挺拔

我的心从婺源的龙池太飞出

您一肩挑起梦想,一肩挑着希望

门缝咿呀,一束光

坚守。您和鲜艳的五星红旗

同样闪亮

1980年代,县城大妈的业余生活。 诸葛柏铭 摄影

每一缕新鲜的目光

江霞

山是高飞雄鹰的仰望

水慕流年 脉脉期许

天空包容 。活跃的、静谧的

哲人的思绪风中弥漫

穿越 ,丈量世界的温度

我们不善于表达说,爱你

默默地缩小成一个“纳"字

牵挂 在你的怀里

一只风筝绽开九百九十九朵玫瑰

芬芳每一层细密的隐语

看似无用的布头报纸重新组合

那些无关紧要的情绪缝进

春一瞬间移到秋

睫毛上沾满了露珠的痕迹,一滴滴打湿

新鲜的戳印

1985年,灵山小商品市场一角。 何义康 摄影

开 始

黄建军

一条街

一个角落

一方简单的摊铺

一堆粗糙的物什

标注了一个开始

灵山的旮旯里

藏不住思想解放后的市场

一个新奇的眼神

一脸开心的笑容

一群朴素的人们

一次货物的交易

萌发了内心的欲望

生活总是从原始出发

而一个时代的记忆

正是从一个又一个的简朴市场

款款走来

1988年,上饶城区一运动场里的一场女排赛。对于20世纪80年代来说,女排是最重要的体育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运动快乐标记。拼搏,是当年中国女排的关键词,也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中国女排全盛期那股全民热血的辉煌气息,而今仍旧留在很多人的骨子里。 周云辉 收藏

排球之忆

黄建军

光阴虽已走过三十年

记忆却一刻不曾离开

一个团队的辉煌

一个时代的荣耀

女排之风吹遍神州

镜头

定格了一群人

一个球

一张网

纵然照片泛黄

纵然青春远去

那纵身一跃的瞬间

至今清晰地告诉你我——

拼搏

上饶的青年从来都没有缺席

1990年代,上饶市文化送戏送书下乡至广丰县河北乡。 程维华摄影

幸福问答

王长江

当一个时代开始发问

你同时也得到一种解释

有多么幸福:你幸福地

见证着那个时代的

自我调适

当精神与物质共生为一种需求

你又该用何种方式

去解密关于赠予、成功与尊严

的逻辑关系

一一“这是我们的盛夏”

时光雕刻记忆

也珍藏感动。这盛世中国呵

谁还在用新鲜的回眸,不断擦拭

已经泛黄的那个曾经

1990年代, 上饶县沙溪一带农村,处处可见妇女房前屋后织麻制作夏布的情景。 程维华摄影

麻夏布

波兰

阳光下。淡黄色的麻线

正铺展成画卷

你是丹青手。蝴蝶自来

你把微笑投向远方

生活的褶子在夏季中舒展

田地之余,房前屋后

袓传的技艺在潮流中重拾

日子,在新旧接力中

光彩焕发

你的目光

跃过整齐的楼舍

跃过街市的琳琅满目

跃过厂房的轰鸣

看麻夏布

在广袤的天空

呼呼作响

1992年,江西凤凰光学生产全国第一台环幕电影机。 杨文安摄影

追光的人

应云霞

将镜头拉长,回放到1992,

彼时,春风浩浩荡荡

在江光总厂,一群追光的人

定格于凤凰初飞的年月

照片上,他们笑容明亮,衬衣如新……

从一束光到另一束光

从X射线到Y射线

从德兴到信州

追光的人,用汗水就酒

在折射与反射中反复淬炼美好的愿景

追光的人,站在光的源头

目击凤凰一次次的试飞

缔造属于这座城的印记

信江莽莽,他们将星辰嵌入

让镜片与灯盏一起,冲向银幕

卷起千堆雪

在人间,将每一个光点,都认作是他们的挚友

1990年代,上饶市中心广场,钢雕和钟楼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程维华摄影

述说一种华彩

石立新

银色的钢雕,被一个时代的硬度赋予着

雄伟的钟楼,标注着时间的刻度和法则

壮丽的改变在这里发生、完成

一帧佐证初心的画面

血肉丰满地拨动往事之弦

气韵丰沛的信江、熙攘的人群都是目击者

在焕然一新的中心广场

你能探寻到一座城市美学的筋骨

卓然的底蕴

以及理想的力度和风华

你缓缓的回眸

流连忘返的比拟

在记忆提供的覆盖和光影中

可以同时介入抒情和叙事

萃取意象的定格

述说一种华彩

未来已来

厚重的编年史

依然清晰地窖藏着

钢铁的修辞轮廓与时针嘀嗒前进的声音

1994年,弋阳县乡村田野收割场景,一对父子正在用打谷机收稻子。 江鸿跃摄影

秋天的金童

严平主

儿子手握稻穗

站在打谷机旁

这秋天的金童

等待父亲放下

完成使命的稻秆

送上一把把

沉甸甸的喜悦

此时,父亲寡言

儿子也不多话

只有金灿灿的谷粒

在打谷机的铁齿上

沙,沙,沙!沙,沙,沙!

阳光打在父子身上

令人陶醉的声音

弥漫

1995年,鄱阳县一个农家里,新诞生的三胞胎兄弟在母亲、爷爷、奶奶的精心抚养下健康成长。 李哲民 摄影

美 丽

古茶

一路走来,风调雨顺

此时,气候宜人,丹桂飘香

从春孕育到秋的温暖

也已经瓜熟蒂落

爱交给了目光

词语都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表达

那就将爱交给血脉来灌溉吧

爱交给了血脉

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爸爸、妈妈......

心尖上的柔软和希望

将笑容还给血脉

将河山还给血脉

喜悦和祝福也都呈现给血脉

三个天使

就是流淌在血脉里全部的美丽

1997年8月,我市与驻饶海军38577部队创建海燕少年军校, 市五小40名小学生成为首期“小海军”。 程维华摄影

海燕少年

范丹花

1997年

惊响大地的那些微笑定格在上饶

那些一生想与

大海结缘的人穿着军装站在了一起

空气紧密而具有深意

那时他们太小,愿望都是棱形的

一部分与天空形成对角

另一部分指向了远处

远处的历史,大海没有过真正的平静

无数言语也在锻造之中

在烈日之下、风暴之后

海燕少年会在海面显现

成为黑色闪电的一员

闪电让我们惊醒

把手伸向记忆之海

将这蓝白色的深情反复触摸

1997年夏日的一个傍晚,玉山车站老站房。 苏小乐 摄影

岁月深处留下的斑驳乡愁

宁宏翎

目视一个倒贴的福字

一年一年穿越玉山站

白云深处的黄昏

电线杆拉牵着乡愁

苍老的岁月

斑驳历史的老房屋

一张旧火车票

乘坐不了时光的列车

远去的风景,定格在二轨之间

唯有怀中的女婴

已英姿婷婷成为高姐

随动车高速刷新日子

1997年7月, 上饶市逸夫小学师生共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程维华 收藏

怀抱

余晓

孩子们围成一个圈

把紫荆花,把香港

都揽进怀里

只有孩子,才能

准确地理解另一个孩子的

甘苦辛酸

离散百年。香港

一个回家的孩子

紧紧地,依偎

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重新。练习哭笑

练习撒娇

2000—2009

2000年夏天,上饶首届人才供需会现场,人才供需双方“秉烛夜谈”。 夏内信 摄影

种子奔跑

林莉

是强乡富民的指南针

在信州大地上打印一个个村镇的美好前程

在中国梦里创新发展,扬声器里传来时代的音符

是繁星照亮迷途的羔羊,是闪电劈开迟滞的河流

是阳光带来万物的恩泽,是雨滴催生出簇新的枝叶

那么神奇,领来一把把金钥匙,芝麻开出西瓜的花

满山豆荚正在嫁接甜蜜的葡萄,稻穗幸福弯腰

牛羊走在康庄大道,劳作的人们露出喜悦的笑脸

是一台开往春天的播种机

播种着科学发展的种子,希望、思想、光芒

在城镇,在乡村,在每一个求知解惑的憧憬里

每一次技术讲座,紧紧地攫住稻谷和炊烟

每一条解放思想的信息,涮洗陈旧的大脑和眼睛

每一道大功率的音频,连架东西南北,通向世界

那么美好,深山里的果蔬飘洋过海,土豆的脑袋里

生出鸟的羽翼,汉语的芝麻花里结满英语的果实

是容纳百川的海洋

汇聚来自五湖四海的智慧,抒写和谐繁荣的乐章

一座山穿越另一座山,一条河流连起另一河流

这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线条,就是幸福的轨迹

就是腾飞的希望。石头开花,粮食堆满谷仓

那么灿烂,每一颗种子是星星的车票,山河呼啸,村落

装上了马蹄,古老的田野激按上激越的车轮。

是带花冠的天使,请来丰收

之果、光明前途,和梦想斑斓的盛景

2000年春节,上饶县石人桥灯首次亮相,前来赏灯者云集。程维华摄影

石人桥灯

陈木

石人大殿

桥灯飞旋

只一眼 便已千年

龙起,行晋唐

桥板,扛明清

与新世纪初见,相见恨晚

龙头向天

百灯相连

风云际会处倒海翻江

历史 和石人沧桑的脸

在灯火间

忽明忽暗

与千载难逢的新年遇见

曾经的传说

今夜 把镜头照亮

扯起 压稳 拉圆 走一圈

那如山倒的呐喊

一瞬间 让我们泪流满面

圈住和圈不住的

都是历史的亮光

红色轮回里 醉了人间

梦想的光芒

在石人的心头闪亮

夜色中 信仰腾空飞翔

龙出大殿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桥灯照亮处

山乡百里

红红火火过大年

2002年6月,中国足球队首入世界杯,首战当晚,上饶球迷高举五星红旗,彻夜兴奋不眠。程维华摄影

倾泻千年的光

郑雅芸

传说黄帝以蹴鞠训练武士

战国时期这颗圆球人人喜爱

后来,它漂洋过海

传遍世界的角落

古老东方文明的照耀

千年前就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撒下神秘的种子

我仿佛看到身披铠甲的战士

穿越千年的人海而来

目光坚定,双肩生光

直达每一寸中华土地

直达上饶人民的每次脉搏

每一次心跳

这一夜的信江河

翻滚地是滚烫的泪

是十一个人

更是十几亿人

的热血

弋阳腔演出。弋阳县文化馆提供

弋阳腔

徐勇

望一眼乡关,

乡关演绎人间多少沧桑。

遥想八百年,

谁的鼓点,敲响久远的呼唤?

谁的叫头,唱出胸中的祈愿?

啊弋阳腔,好一个高腔。

一人唱,众人帮,

一曲歌罢荡气回肠。

好想好想痛痛快快吼一段,

吼它个轰轰烈烈慷慨激昂;

温一壶月光,

月光见证世间多少冷暖;

横穿三千里,

谁的琴弦,唤醒远古的梦幻?

谁的盈袖,舞动心中的渴盼?

啊弋阳腔,好一个高腔。

文脉长,天下传,

一曲舞罢风起云扬。

文脉长,天下传,

一曲舞罢风起云扬。

好想好想开开心心喊一嗓,

喊它个浩浩荡荡地老天荒。

2004年后,上饶城区改造,市中心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程维华摄影

在夕阳中翩翩起舞

宋亚萍

六十岁,重任已移交

坚守了几十年的岗位,换了别人落座

办公室的那把钥匙,已经上交

大段的时间空出来

身心变得 空空荡荡

再走出家门,需要勇气

再把手伸向对方,更需要勇气

专注,认真,要全力以赴

从一个动作到一支舞蹈

到每一天的守时有约

我红色的毛衣裹藏着动人妩媚

你坚定的步伐散发着活力充沛

仿佛我们还是孩童

仿佛是我们的初次相见

第一次 轻轻握住你的手

剩余的每一天 都是最后一天

剩余的每一天 都是第一天

我们手握着手儿

一起 从黄昏返回清晨

一起 从此刻返回少年

2006年5月,上饶市第二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上饶国际家居城开幕。 程维华 摄影

丹青颂

程晶

我要在一张宣纸上,

绘就最美的国画

开笔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

浓墨是稻花香里,千山万水

历史卷轴连古今

着曙红,

绘红旗招展,

书赤子情怀

接过旗帜,红色土地上的儿女豪情壮志

在赣鄱大地皴两条银色巨龙

极速腾飞,腾飞

承载赣东北儿女的宽广胸怀

飞越西域,飞向中欧

在无垠蓝天勾勒出鹰击长空

飞越,飞越

搭载红色故里赤子的凌云壮志

飞越大洋,飞向世界

意在笔先,丹青不渝

商贸连五洲,万国共写意

天开图画,大美上饶

古城新貌,饶城儿女共绘多彩幸福城

2007年元旦,德国爱乐乐团走进上饶,上饶人民得以在家门口享受交响乐这一文化盛宴 程维华摄影

在信江畔 轻抚莱茵河的风

杨学红

昨夜收音机里胡琴的咿呀还在耳畔

牛背上牧童吹着短笛在晨光中渐行渐远

戏台上虞姬的水袖犹在飞舞

铿锵的鼓点还在血管里活泼泼地跳动

时光定格在2007年冬天的那个晚上

步行桥上匆匆的脚步携着微微的冷意

暗的水面铺满细碎的灯影

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

小提琴和圆号带着田园和煦的风

从莱茵河来到信江

快板慢板与急板 西皮和二黄

那样不同的芳华

大提琴在金发乐者手中将夜的深情点亮

长笛让早梅遇见了 第一朵雪花

这个夜晚

我们模糊了空间

忘却了时间

不管贝多芬 莫扎特

是怎样惊艳了时光

信江两岸的田野 又一次

迈开了追赶春天的脚步

挥一挥水袖 拭一遍沧海桑田

用袖中的信江水

滋养永恒的梦想

2008年夏天,上饶人民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夏内信 摄影

致汶川

郑小华

或许是四川有本《星星诗刊》

或许是我曾在《星星诗刊》上发表过两次作品

所以,四川那片土地

在我的心中

就显得格外的亲近

我是最喜欢《星星诗刊》的

我是最喜欢《星星诗刊》上的诗的

2008年5月12日

太阳躲在云里

天空在流泪

当我读到汶川特大地震

当我读到一个叫北川的县城

夷为平地,遇难人员逾两万

我的心情无比沉痛

那都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啊

在这远离战火的和平年代

本不该啊

当我想到自然灾害

也无时无刻地威胁到我们人类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生命

为他人、为自己、为我们的祖国

……

11年了,如今我也老了

写不出诗来了

今天,让我含着泪水轻轻地呼唤你,同胞

在江西,上饶

向着汶川,北川

我遥寄给你一颗心

2009年8月,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上饶慰问演出。 程维华 摄影

迎着风起飞

陈剑

“五星红旗 你将中华民族的心连在一起,

你让全世界中国人扬眉吐气!”

刘媛媛一曲《五星红旗》在上饶市民广场上空高高飞扬

那一刻 我仿佛听见有桃花或是春水在她心中聚集 激荡

仿佛就在昨天

“四门通天”周围 满目沸腾的中国红

每个人的心跳随舞台上激扬的歌舞声乐起伏跌宕

时光定格在2009, 新中国六十华诞

市民广场一片欢乐的海洋 ,歌声飞扬 激情燃烧

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来饶的慰问演出

仿佛治愈了饶城数百万人的精神饥渴

“我要迎着风 调整好呼吸 准备好了现在就起飞”

孙悦的一曲《起飞》将现场气氛燃至沸点

那一刻 心中仿佛有万千羽白鸽飞过

心空瞬间被一种莫名的感动充盈

站在2019 回望2009

当年那些曾活跃在舞台中如星星般熠熠生辉的人

如今 大多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央视一姐董卿也华丽转身捧起了书本引领起全民朗读新时代

十年 弹指一挥间

两鬓斑白的耄耋老父, 在新中国七十华诞

一场激扬在饶城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

瞬间点燃起他和四岁小孙女的歌唱激情

那一刻仿佛他青春依旧 似乎依然手可摘星辰

如今墨子 、天眼和5G 已渐渐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上饶亦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大舞台

“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

十年前舞台上朗读者激昂的声音,仿佛依然响彻耳边

那是我们大美上饶永远不变的信仰

2010 — 2019

葛源的秋天 叶鹏 摄影

热爱一个名叫稻子的女子

傅菲

热爱稻子,热爱一个田间唱歌的女子

她有修长柔软的身姿

穿淡绿的连衣裙,踮起芭蕾的尖脚

在田间,她们是一团抱紧的黄金

歌声有十月的潮湿,阳光的香气

她们那样幸福那样无忧无虑

她的睫毛恍如大海的根须

她的歌声里集合了大地之美

让我想起春天里的唱诗班

我目睹了她的抽穗灌浆,她的日渐饱满

金黄的日子尚未到来,而镰刀已磨好

她们有的羞涩垂眸有的迎风招展

请允许她不动声色地成长

我热爱她缓慢中积攒的力量

热爱稻子,热爱粮食中壮丽的女子

2014年,反映上饶人物故事的电影“桃子的爱情”首映,主人翁现场观看。 程维华摄影

桃子的故事

张鹚

为赴一场刻骨铭心的

爱情

桃子从华北平原来到

鄱阳湖畔

那年她正值

桃花般灿烂的季节

临别时母亲说

天高路远人生地不熟

吃不了那份苦就回家

桃子笑笑

一去就没有回头

她用北方姑娘的

柔情和坚韧温暖着

南方一棵树

那棵树即将走完

短暂的青春年华

在桃子心里

爱其实很简单

既不是一场

缠绵悱恻的生离死别

更不是装饰一个

美丽动人的传说

而是

日夜相伴不离不弃

如果要借用一首歌

来渲染桃子的爱情

那这首歌叫传奇

2015年,一位摄影家镜头里的上饶高铁枢纽。 王冶洪摄影

和你去远方

柳叶轻风

第一眼

我就爱上了你

你铁骨铮铮

矫健有力

你如蛟龙出海

豪迈大气

第一眼

我就爱上了你

你是智慧的象征

是伟大人类的创举

你让富国强民的梦

书写在现实里

当太阳从地平线

冉冉升起

看着你优美的曲线

我的款款深情

将随着你

走向神州万里

亲爱的

我要和你一起

与大地相拥

与白云谈心

看日月交辉

感山河壮丽

让我们开启一段

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要和你一起

到远方寻找

属于我们自己的

诗情画意

2017年5月28日上午,上饶三清山机场顺利实现首航。 徐斌 摄影

程杨松

要相信,这是美好的区间

停泊,是温暖的胸膛

展翼,是浩荡的苍茫

高处是云境,远方是梦想

一定是这样

把收敛的想象反复酝酿

再让约束的力量纵情释放

像风推搡着风

阳光堆砌着阳光

那些离开的人,带走什么

那些归返的人,带来什么

用一条如闪的抛物线刻录

那是最美的飞痕

让我们在抵达人间之前

掠过天空

上饶蓝天救援队在四川地震灾区救援。 上饶蓝天救援队供图

生命之藤

韩萍

我看见

你的梦落在那里

天使的羽翼

在残垣断壁下哭泣

呼唤爱人的声音

和轰然倒塌的房屋一起

以永恒的姿势

成为伤感的爱情

风 奏响灵魂的离歌

生命之藤 匍匐在废墟下呻吟

蓝色的身躯

城墙般矗立

用满含深情的手

翻开 被撕裂的土地

一层

又一层

为消逝的美丽 点亮

一颗一颗的星星

眸中

却滑落温热的液体

2016年7月,武警官兵在鄱阳抗洪一线抢险。 徐斌摄影

抗洪纪事

宁宏翎

鄱阳湖区告急

内涝未排完

倒灌水又外侵

圩堤成了浸泡中的豆芽

内忧外患

命悬一线

如果洪水可以打成包裹

那么请快递公司

把它邮寄给大海

洪魔与人们较量智慧

见缝就渗透

见洞就钻成管涌

草帽顶着阳光的漩涡

圩堤上又出现抗洪老劳模

涟漪深过绉纹

眉头紧锁着思索

水的习性是往低处流的

而在鄱阳湖的湖口

水则往高处走

长江水倒灌进鄱阳湖

使整个湖区绷紧了弦

千万条圩堤像张渔网

拉紧着困住洪魔

众志成城

人心被洪水揉在了一起

吃住在圩堤上

就守住了家园

千万面红旗招展

飘然成红色风景

绿军装,构成了另一道防线

共同筑起防御工程

坚决不能让洪魔撕开决口

坍塌我们家园的坝体

沉积在湖底的98抗洪精神

像一艘大轮船浮起

千万个人影

聚焦成一双眼睛

24小时盯着水位

这里不是梦里水乡

这里真是一片泽国

让你揪心的湖天一色

用钢铁般的意志

肩扛沙土包

钉树桩加固

手挽手的人墙

逼退洪水至警戒线以下

2010年,国家级经开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程维华 摄影

犁铧开垦过的土地

金权

我仿佛听到了一声春雷

惊醒了昏睡的荒野

小草吮吸甘露 探出了尖尖的喙

香樟以浓荫的密语

伸出手臂接纳风的柔媚和雨的洗礼

我仿佛听到了冲锋的鼓点

铿锵地砸向沉闷的大地

喷薄的岩浆燃烧腐朽

覆盖山河的陈旧

锋利的犁铧学习迅雷和闪电的速度

剖开山野荒蛮 呈现工厂 楼宇和新绿

你听 烟花吹着哨子

穿越洁白的云层盛放于明净的天宇

我在红土地上躬耕 埋首 挥汗如雨

让落日熔金 笑颜熔金

在天黑之前 与金秋十月握手言和

做相濡以沫的人

你听 拓荒者的号角

在信江之滨 在饶城之西

集结了一群风尘仆仆的战士

与命运博弈 挑山填海

让犁铧开垦过的荒野都蜕变成一亩一亩肥沃的土地

2018年,余干落脚湖的金秋。 潘战胜 摄影

金色的田野

黄胜富

两千多年岁月的沧海桑田啊,

干越大地今天绽放着美丽的春华。

彩笔挥舞,

尽情地把干越文化的神韵挥洒,

高标准农田恰似一幅幅崭新的图画。

青山绿水辉映着秦汉的明月啊,

干越大地遍地都有唐宋的足音。

干越儿女奏响科技时代的旋律稻田养虾,

生态种养把春天的希望播下!

江豚有情伴随着涛声阵阵,

候鸟欢歌衔来东方朝霞。

现代农业描绘着江南美景啊,

田园风光走进七彩梦境。

啊,高标准良田,

机声隆隆催来风光无限。

啊,产业化园区,

绿色诗行照亮鄱湖之滨,干越人家。

2019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饶城某小区里的创国卫志愿者。钟剑波 摄影

请给我一件橘马夹

张庆良

清晨,樱花香溢

阳光洒落

你来

春天就笑了

一抹橘色

在晨曦中分外妖娆

弯下身子

便成了春色里最动人的同框

请给我一件橘马夹

我要在春风里,种下美好

伴着花儿尽情绽放

梦想飞扬

请给我一件橘马夹

我要在夏日里,不停奔跑

踏着盛夏滚滚热浪

汗滴劲淌

请给我一件橘马夹

我要在秋天里,放声歌唱

歌唱街头的创卫歌谣

响彻八方

请给我一件橘马夹

我要在冬日里,拥抱阳光

与你一起快乐分享

美好时光

一抹抹橘色

街头浸染

只为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你来了

饶城也就笑了

电影《信仰者》剧照,2019年8月19日,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名单在京揭晓,由上饶市参与制作的电影《信仰者》获“五个一工程”奖。

常常想起一个人

徐勇

常常想起一个人

想起了他

我的全身热血沸腾

翻开课本

他朴素的身影越走越近

仰望着他的身影

我感到无比崇敬

多少黄昏

我读着他动人的故事

知道有一种精神叫清贫

艰苦的岁月里

它是屹立的丰碑

铸就了坚贞的英魂

常常想起一个人

想起了他

我的肩上备感重任

打开记忆

他激昂的声音越传越近

聆听着他的声音

我平添无限豪情

多少清晨

我读着他壮丽的人生

明白有一种境界叫神圣

和平的环境里

它是高挂的明灯

照亮了前进的航程

常常想起一个人

他的心中装着可爱的中国

他的身上凝聚着伟大的清贫

想起了他

我的全身热血沸腾

我的肩上备感重任。

饶城丰溪河畔璀璨夜色。杨伟胜摄影

梦想,在夜里拔节

邹萍艳

当霓虹轻快地

舞动夜的波纹

我喜欢把自己

想像成 一条游泳的鱼

星光闪烁

我从云碧峰游过

秋虫婉转的音符

在密林中投下一道道涟漪

深情又迷人

信江踏着

“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节奏

引吭高歌

一座又一座五光十色的桥

是她的长歌短咏

顺流而下

端坐在书院的魁文阁也忍不住 浅唱低吟

五桂塔和奎文塔

在缤纷的律动中 相互微笑着致意

而楼宇间浮现的万家灯火

是这夜的大合唱中 最朴素温暖的章节

星光闪烁

在晨钟楼蓄力等待

敲下十响的时候

我听见

城市燃烧了千年的梦想

悄然拔节

广丰贫困群众享受马家柚丰收的喜悦。 卓忠伟摄影

脱贫攻坚

敖晓波

脱——

一定要把贫穷这件衣服

从身上脱下

哪怕脱下一层皮

也无怨无悔

贫——

一个让人人看了,都感到疼的

字眼

正在被一群人,从生活中

一点点擦掉

攻——

集中全部火力,朝着一点

开火

让顽固的堡垒,在决战中

荡然无存

坚——

抡起铁锤,朝着最硬的地方

砸下去

砸出火花,去融化

心里层积的冰块

并非结语

成吨成吨的阳光

从时间的巨大容器中倾泻而出

每一缕阳光,都是一个琴键

弹奏胸腔的心跳与远方的召唤

都是一张派往未来的请柬

让梦想准时抵达

阳光之下,万物蓬蓬生长

一枚新生的树叶覆盖整个时代

并以这样的方式,为历史加冕

……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