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央媒点赞德云社对相声发展的贡献,但也提出了希望:有底线要理性

原标题:央媒点赞德云社对相声发展的贡献,但也提出了希望:有底线要

9月29日,国家级媒体《光明网》发布了其记者采写的文章《网络推动相声“出圈” 传统曲艺能否借网突围》。

9月30日,另一家央媒《央广网》也全文发布了该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全网流行粉丝文化的当下,传统曲艺能否借助网络突出重围。

文章中,记者以德云社为例,并采访了德云女孩,从侧面点赞、肯定了德云社在推动相声文化艺术传承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与此同时,央媒也借所采访的专家之口,对包括德云社在内的所有相声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一些可行的建议。

在这篇文章里,记者采访了一名德云女孩,叫文婧(化名)。

通过该德云女孩之口,文章间接肯定了德云社在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成绩。

尤其是这段话“起初是无意识听到了他们唱太平歌词、评剧等,发现唱的特别好听。后来觉得相声也在不断创新,并且对传统文化很坚持,因为他们,我现在还特别喜爱听京剧。”

尽管这段话中没有出现德云社、张云雷,但从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这说的就是德云社、张云雷对德云女孩的影响。

文章还以数据说明,德云社在吸引年轻女粉丝方面有多么大的魅力。

数据显示,德云社观众中18至34岁的人群从2018年的51%上升到了2019年的64%;2019年的女性会员数较2018年上升了240%,男女比例也从2018年的6:4变成了如今的5:5。

的确,由于张云雷、孟鹤堂、王九龙等偶像型相声演员的出现,德云社的粉丝群也发生了两大巨大变化。

一个就是粉丝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称为相声爱好者,并由此爱上传统曲艺。

另一个就是女性粉丝大增。以前,喜欢听相声的大多是男性,但自从张云雷爆红之后,德云社的相声粉丝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得不说,在相声受众群体的普及和扩大方面,德云社的贡献是肉眼可见的。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德云社的相声就开始出现了诸如娱乐圈的粉丝化倾向。原本在娱乐圈才有的饭圈文化也突袭德云社,突袭相声领域。对此,有人大家赞同,但也有不少持不同观点的。

点赞的认为,相声粉丝化,有利于相声在年轻人中推广普及,对相声等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都大有裨益。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过度的粉丝化倾向,尤其是饭圈文化侵袭相声界,不利于相声的传播和发展。

不难看出,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声音,说的好像都很有道理。

这也就是说,相声粉丝化也要有节制,有限度,要适度、适中,而不可过度,更不可泛滥,否则是非常不利于相声的传承与发展的。

正因为如此,一些专家在接受光明网记者采访的时候,也才会对相声借助网络得到大力发展,表示感谢的同时也提出了些许的隐忧。

有专家表示,相声多多吸引年轻人是好事,但过度追捧和消费相声艺术之外的东西,可能会适得其反。

以德云女孩为例。不可否认,大多数德云女孩都是因为张云雷等偶像而喜欢上了相声。但也有部分德云女孩是因为张云雷的长相喜欢张云雷的。她们未必真的喜欢相声,但却又离不开张云雷,从而将一些饭圈文化的恶习带入到这个圈子里。比如,容不得别人对张云雷的半点批评,即便批评是有理有据、合情合理的,她们也会疯狂反击。从而起到了给张云雷招黑的负面作用。

也有专家表示,艺术欣赏可以仁者见仁,但要有底线,要理性。

这显然是在为德云社提醒,毕竟,今年的时候,因为张云雷还有张番刘铨淼,德云社都被批评了,批评者称德云社有的时候没有底线(调侃地震灾区灾民、涉嫌三俗),不够理性。

而有底线、要理性,也是在提醒德云女孩吧。毕竟,有一些德云女孩在追星追偶像的时候,表现的过于疯狂,失去了理性。

对于相声演员来说,无论是谁,无论是德云社、郭德纲、张云雷还是其他社团的相声从业者,都必须保持虚心求教的态度,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提升艺术影响力。

当然,最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在基本功上下功夫。以实力服人,用高水平、真功夫征服观众。

2019年,德云社、郭德纲过得并不平凡。这一年,德云社的相声事业继续大放异彩。郭德纲在坚持相声道路的同时在其他领域也花开各枝。

但德云社在取得不错成绩的同时,也遭遇了不少的问题。

吴鹤臣百万众筹、张云雷调侃地震灾区灾民、张番刘铨淼涉嫌低俗表演....如此种种,都让德云社、郭德纲一次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与此同时,德云社、郭德纲也在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以应对批评和勉励。

比如在纲丝节前夕,号召德云女孩抵制黄牛;号召粉丝观众文明听相声等等。

希望这样的德云社能发展的越来越好,发挥的也越来越稳。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