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82岁蔡澜:家财散尽,已交代后事

图片

图片

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的蔡澜,82岁了,朋友们接连离去,现在只剩下他独自一人。

2023年,蔡澜的妻子也去世了,无儿无女的他不去养老院,而是住到尖沙咀的全海景酒店套房,请很多人来照顾自己。

蔡澜表示自己已经安排好后事,散尽家财将所有收藏品送人,唯一没送的是普洱茶。

他随时睡觉随时起床,醒来就喝茶打游戏。谁管他,就赶谁走。

有一天他吃了不少酒泡黄泥螺,吃完竟然醉了两天,刚好弟弟到香港探望他,看到蔡澜睡在沙发上叫也不醒,吓得他以为哥哥就这样走了。

对于生死,蔡澜早已看淡。

他过着“活一天过一天的人生”,随时等待死亡的到来。

图片

图片

蔡澜决定搬到酒店居住,与太太的去世有关。

去年3月,蔡澜听到太太房中传出砰嘭一声,他与工人第一时间冲过去,冲到一半自己跌倒了。

太太方琼文出事后很快离开,蔡澜因为股骨颈跌断,做了手术嵌钢片,现在仍然在做物理治疗和复康运动。

面对丧妻之痛,蔡澜想起倪匡生前告诉自己的一段话:

“身体的痛苦,可以吃止痛药消除,一粒不够就多吃几粒,一定可以止痛;至于心灵的痛苦,是自己想出来的,只要不想就不会痛苦,所以我尽量不去想她,告诉自己没有老婆在身边,现在自由了。”

太太方琼文离世后,蔡澜要独自面对人生最后一程。

最终他决定离开旧的寓所,住到维多利亚港上空的酒店式公寓。

蔡澜一进门,整个海景映在眼前,他感慨“这么好的景色不享受,好像很冤枉”,也想到自己二十几岁时,第一次到香港看见维港美景时的场景。

图片

年轻时的蔡澜

搬家之前,蔡澜将自己拥有的物品进行了断舍离,他把所有收藏品都送走了,有字画、书、也有古董藏品、家具等。

他唯一留下的是茶叶,当年八元一饼的普洱茶,现在一万元也买不到,蔡澜要留给自己慢慢喝。

住在这个豪华的酒店公寓,有8个人照料蔡澜的起居生活,分别为秘书、助理、医师、护士、管家、司机,还有两位印尼工人。

自去年跌倒手术后,常年活跃在社交平台的蔡澜停更很久,消失的这段时间里,外界传出各种版本的谣言,甚至称他已经病危。

直到前段时间接受港媒采访时,蔡澜笑着回应:“叫他们不用担心,说不定我活得比他们还久。”

蔡澜,最讨厌别人管他,他不想被束缚。

年轻时如此,老了也不曾改变。

“谁叫我一定要这样那样,我就会骂他,有时会把他赶走,我已经非常努力到这个地步,没有人管我,你还来管我!”

不想被管的蔡澜拥有多重身份: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主持人、商人……每一样他都做得游刃有余。

蔡澜深受母亲的影响,尽管家境富裕,可他依然主动去学习各种求生本领。

对于母亲口中的责任感,蔡澜一直在履行,到国外留学不跟父母要钱,半工半读。从小,蔡澜就知道不能靠别人,要凡事靠自己。

蔡澜(右)在日本办事处

在日本读书时,蔡澜发现周围的日本人都绷着脸,看起来很不快乐,他经常给他们讲笑话听,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他们的生活也较为穷苦,蔡澜就去菜市场买了一大堆猪脚和一口大锅,放上酱油和糖,红烧给大家吃。

日本人本来不吃猪脚,但那顿饭他们吃得很满足。

蔡澜心想,自己一定把自己这种智慧带给身边的朋友。

年轻时,蔡澜就明白:“我们跟整个宇宙相比,只是短短几十年,一刹那的事情,希望自己快乐一点。”

年轻时的蔡澜

如今以美食家著称的他,主持了多档美食节目,出版过300多本与美食相关的书籍。

在很多人眼中,以为蔡澜只是一位吃吃喝喝的老饕,殊不知他曾是一位不俗的电影监制,为上世纪香港电影的繁荣,付出过很多心血。

被誉为食神的蔡澜入行之初,从事的其实是电影工作。

1959年,18岁的蔡澜远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大学艺术学部读电影科编导系。

他对于电影的喜爱源于家庭环境,父亲是新加坡的诗人、书法家,后任职于邵氏电影公司,母亲是当地学校校长。

儿时的蔡澜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对电影产生了兴趣,自14岁在报纸上发表影评起,他似乎就开始了一个享乐主义的人生。

稿费总是被蔡澜拿来吃喝,挥霍一空,电影与吃喝两大爱好就此伴随了他的一生。

蔡澜一家人,后排中间为蔡澜

读大学时,半工半读的他在邵氏电影公司兼职,担任邵氏驻日本分区经理。

由于蔡澜父亲曾在邵氏工作的缘故,邵逸夫与蔡澜一家非常熟络,他称自己是看着蔡澜长大的。

邵逸夫很欣赏这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他委以重任,这让蔡澜开始在香港电影圈崭露头角。

后来,每每念及邵逸夫,蔡澜都称他是对自己影响至深的人。

年轻时的蔡澜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叫好又卖座。

1963年,蔡澜到香港后,长期任职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制片厂的电影监制,见证过成龙主演的所有商业娱乐片,《霹雳火》《重案组》《福星高照》等。

看起来名利双收,他却没那么快乐。

“我只是赶上电影最容易卖的时候,但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电影人,其实那是挺痛苦的。”

蔡澜与成龙

蔡澜一直想拍一部有质感的人文电影,尽管公司已经拍了很多赚钱的商业娱乐电影,也坚决不要拍一部不赚钱的好电影。

对此,蔡澜很失落,觉得对不起自己,但是也理解电影不是个人的事情,要对老板有良心。

他说:“王家卫的电影,有多少个人死在你脚下,有多少老板亏本,有多少人支持你才会成为王家卫作品。”

蔡澜知道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一个人有太强烈的个人主义,就不要拍电影。

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逐渐没落。

不走寻常路的蔡澜并没有去拍当时香港流行的武打喜剧片,反而拍了很多小众影片,其中不乏大尺度的风月片,譬如《聊斋艳谭》《不扣钮的女孩》《爱的精灵》等。

几乎每一部都获得了成功的票房,但有人称拍情色电影是蔡澜的人生污点。

对此,他本人回应:“我带给观众欢乐,没有坏,无伤大雅,这是我生存的过程,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充满人文情怀又热爱电影的蔡澜,深知商业浪潮是无法回避的。

于是,他离开了电影行业。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黄金时期。

乐坛、电影领域才人辈出:张国荣、梅艳芳、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周润发、徐克……

香港电影圈更是美女如云: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周海媚、王祖贤、邱淑贞……

由左到右:张国荣、关之琳、蔡澜

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以才气过人著称的文人:金庸、黄霑、倪匡与蔡澜,他们被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

四人分别在武侠、音乐、科幻与电影界各有建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图片

由左到右:蔡澜、黄霑、倪匡

最早研究金庸小说的是倪匡;倪匡的儿子倪震认黄霑做干爸;黄霑求婚林燕妮时是金庸做的见证人;金庸最中意和蔡澜一起旅行、喝酒、抽烟聊天;蔡澜觉得金庸最厉害;黄霑称蔡澜是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蔡澜反对“四大才子”的说法,因为金庸在他的内心,是大师般的人物。

图片

蔡澜与金庸

这四位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女明星的八卦,总是金庸主动买单。只要有他们在,饭桌上的人就甭想吃饭了,会被他们逗得一直笑。

54岁那年,倪匡喜欢上一个妈妈桑,经常大晚上请蔡澜与黄霑到妈妈桑的夜总会喝酒,他们三人只要开口说话,就逗得在场的女人咯咯笑。

蔡澜心想,在夜总会每次消费一两万让不那么美的女人笑,不如搞一个电视节目,请最漂亮的女明星来聊天,喝最好的酒,让大家一起笑,还能赚钱。

《今夜不设防》就此诞生。

1989年,蔡澜与好友倪匡、黄霑一起主持这档别开生面的粤语访谈节目。言论开放自由,百无禁忌,像是好友聚会般放松。

三位主持人完全当镜头不存在,经常在节目中饮酒对谈,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下,让参加节目的明星更愿意袒露心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

张国荣在节目中自曝何时失去处男身,还左拥右抱黄霑与倪匡。

张国荣

节目结束,黄霑甚至没忍住亲了张国荣一口,这一集后来成为哥哥影迷不断重温的经典。

张国荣

张曼玉面对镜头,亲口承认自己参加港姐选秀,绝对是因为贪慕虚荣。

图片

张曼玉

拥有绝佳美貌的王祖贤,一脸幸福地对蔡澜、倪匡与黄霑说:“我很满足,我会很平凡过日子的,一个女孩始终都是要结婚的。”

图片

王祖贤

可以见到周润发盘着二郎腿,讲述与女明星拍吻戏的背后细节,松弛不拘束。

周润发

这在香港的电视节目史上是头一回,很多明星还为自己咖位不够上不了《今夜不设防》感到懊恼。

《今夜不设防》创造了香港同时段电视节目的收视纪录,蔡澜更是由多年的电影幕后来到台前,为观众所熟悉。

由蔡澜主持的电视节目备受欢迎,但他的电影理想久久无法实现,生性洒脱的他没有踌躇不前,而是选择了一个与电影背道而驰的求生本领——吃。

蔡澜成功地将吃这件本来平常的琐事变为了一件权威的正事。

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美食,他没有刻意去做,但只要做了,就要做好它,饭一天要吃三次,一天要做三次的事情必须做好。

他自嘲道:“我叫蔡澜,听起来像菜筐子,就是买菜的篮子啊,所以一生注定得吃吃喝喝。”

蔡澜的享乐主义就此开启,1997年,香港无线电为他打造综艺节目《蔡澜叹世界》,蔡澜与节目组赴13个国家拍摄代表了人生最高享受的生活场景。

“叹”在粤语中是享受人生之意,这可不是普罗大众所能轻易达到的境界。

十年后,蔡澜主持TVB节目《蔡澜叹名菜》,他带着两个美女陪在左右,在东南亚与粤港澳大小著名餐厅里,品尝各种名菜,非常惬意。

图片

图片

他形容美食多用“好吃、多汁”两个简单词语,看得观众直流口水。食色性也,普罗大众都不过是饮食男女。

吃也是一种本领,吃也要努力用心地去吃。

蔡澜是个不论处于何种环境,都不会让自己无所适从的人,他妥帖圆滑。所谓的“顽童”是在失意的年代,即便没有机会,也从中找到别的乐趣。

在一个领域做得不够好,选择离开,蔡澜也不会觉得痛苦,他认为这种痛苦没有人会同情,痛苦的时间不如用来学习新的求生本领。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