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国庆档,只有刘德华治得了黄轩

一趟列车正行驶在广袤的草原、林海、山峦间。

车上的人,穿金戴银,对目的地无限向往。

突然。

蒙面匪徒们上了车。

他们找到了露富的商人,拿刀抢钱,不给就打,反抗就捅。

他们找到了漂亮的女人,拳脚并用 ,扒掉衣服,肆意施暴。

想逃走?

火车行过之处,方圆百里无人烟,面对持枪匪徒,他们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那……等匪徒们抢完发泄完,是不是就安全了?

不。

到了下一站,新一波贼人上车,把上面的事情再来一遍。

再下一站?

Again and again.

就这么,总共一周的车程,暴行持续了整整五天之久。

多人被打伤,刺伤,抢劫,强奸,轮奸……

甚至哪怕到了车站,下车后,依然会有遭到侵犯的风险。

上边这些,不是什么小说家编写的刻奇段子,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真实发生的惊天大案。

官方的事后评价:

此案件的恶劣程度,已经登峰造极。

今天要聊的这部新片,就改编自这个真实案件。

国庆档难得的生猛之作——

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

光是阵容就足够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

张涵予+刘德华+黄轩+文咏珊……

内地+香港的实力班底强强联手。

更别说导演——

邱礼涛。

这是他今年的第四部电影,但也是Sir最期待的一部。

为什么?

90年代,真实大案改编,犯罪类型题材。

熟悉邱礼涛的,都会想知道。

这片的空间有多大。

上限有多高。

尺度,会有多猛。

可,毕竟来到内地,脱离了港片环境。

国产犯罪片的脉。

邱导还能号准么?

这部电影,可能就是答案。

01

狠。

是Sir对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

不只说电影,更是指它背后的案件——

1993年震惊中外的中俄列车大劫案。

案件本身的传奇性,就已经给电影改编提供了最好的底本。

1993年5月26日,北京通往莫斯科的K3/4次国际列车发生了惊天大案。

前后四伙不同的匪徒,从不同的车站上车,依次,轮流对车上的乘客实施殴打、抢劫、强奸甚至轮奸等暴行,长达五天之久。

从事后的审判就能看出,当初的涉案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罪行之严重——

七十多人被抓,三十一人被判处包括死刑在内的无期以上重刑,十四人被判处十年以上。

电影在开场十多分钟,几乎完全还原了当时的场景。

甚至更极端。

踩点,传信,行动,都还只是常规流程。

一个女劫匪因为看另一个女乘客化妆不爽,就扒下对方衣服,让同伙对其施暴。

一个受害者反抗,打斗中跳下了火车想逃。

劫匪们忍不了,宁愿拉下制动停下火车,也要追出去打受害人,只为泄愤。

为了一枚戒指,就能断人手指。

但你以为这是电影的创作?

不,都改编自案卷上记载的真实情况。

在没有法律的阴暗角落,暴戾程度会指数级上升。

这种狠,不仅仅存在于开头,也贯穿了整部电影。

真实历史中,中国警方因为在俄国没有执法权,只能智取。

他们兵分两路,一边争取莫斯科当地华人的帮助,一边在列车上卧底打探消息,最后在俄国警方的帮助下,逐个地把几个首恶抓住,控制,然后秘密带回国内。

但电影在真实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很有商业性的改编——

像罪犯的狠,已经让观众get到了,那观众激起的怒,也必然要用电影的“狠”发泄出去。

比如列车上。

真实的中国警方是假装成北上的倒爷,携带用于制作“饺子”的擀面杖等器具防身,准备在列车上蹲守劫匪,保护乘客。

(庆幸的是这趟旅程一路平安)

但在电影里,直接开打。

警察们装成劫匪的同行,把独自行动的一撮毛(张本煜 饰)打到认怂逃离。

拳拳到肉,掐脖子暴揍,观众想看的,都满足。

比如莫斯科街头。

现实中,在莫斯科的行动,中国警方主要是配合俄方,与本地华人沟通交换讯息,利用情报偷偷埋伏抓人。

合作效率高,但也是真憋屈。

电影在这之上,增加了跟踪与反跟踪的街头智斗。

还有街头的飙车,下水道的摩托车特技。

至于枪战、爆炸。

应有尽有。

甚至结合当时混乱的社会大环境,以及匪首们准备“大抢一波逃往国外”的计划。

把俄罗斯联邦安全部、前东德的杀手,以及莫斯科赌场抢劫案,全部牵扯进这个故事里。

相较于真实案件中比较分散的几个劫匪团伙,电影在保留了案件原型细节的同时,把人物关系线索拧成了一股绳——

有师徒反目成仇,有最难消受美人恩,有卧底挑动黑帮火并。

到了最后还贡献了几场令人揪心的大场面。

当正邪双方在航天中心炸飞机,在铁路换轨站持枪对峙时。

情绪的拉扯,才足以逼出所有人压抑许久的愤怒。

《莫斯科行动》在用一种更极致的方式,写一个更多人会感兴趣的故事。

无愧于这个档期最成熟的商业片

02

当年参与案件的老警察曾经坦言,在莫斯科抓其中一个匪首,是他最危险的经历。

他枕边放着一杆鲨鱼枪。

随时准备拿起就用。

而这样一个狠角,自然会被编剧着重照顾。

不仅从其他匪首经历上取材,重新捏合了人物关系,还写了他的前史,把他塑造成为电影中最主要的反派——

苗青山(黄轩 饰)。

对于过往都以正面形象示人的黄轩来说,如何演出苗青山身上的那种“疯狗感”?

导演不愿放弃演员身上的儒雅气质。

所以,用到了音乐

开场的苗青山就与众不同。

身上带着随身听,耳机里播着古典乐,平时待人如沐春风,喜欢穿西装带着女友去参加音乐会,听肖斯塔科维奇,品味不俗。

但另一边,取下耳机,极为敏感与情绪化。

稍微一点点波动,就能露出獠牙,毫无顾忌。

比如因为陌生人一句指责,哪怕自己有错在先,也能偷偷追到人家里,杀人泄愤。

不仅对陌生人狠,对自己人也狠,哪怕对方是好兄弟。

这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变态。

一个细节。

他和人相处,哪怕谈的是杀人越货的生意,都是带着笑的。

因为原生家庭,因为社会动荡,苗青山在片中代表的。

不仅是一种黑道极致的恶。

更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亡命之徒。

但一个商业片的好看,终究不可能靠故事的黑与白。

必须有

如果说张涵予饰演的警方是白,黄轩饰演的苗青山是黑。

那刘德华饰演的瓦西里,就是灰。

电影最下狠手的一个角色。

当年,有些华人群体会给身在莫斯科的中国警方提供帮助。

电影以此把瓦西里的故事大大扩容——

他不仅同样被时代抛弃,还被家庭绑架。

他是老蛇头(偷渡客组织者)、劫匪、商业掮客,在莫斯科当地混得风生水起,甚至还是苗青山的师傅,曾带他入行,两人一度亲密无间。

但另一边,他也是在国内有案底,被通缉的走私犯,是当年在深圳被抓,靠出卖同伙获得减刑的告密者。

他因为坐牢妻离子散,如今也因家人失散,被出狱后的苗青山轻松拿捏。

所以当中国警方和苗青山同时找到了瓦西里的时候,他的两难更有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感。

帮警察,虽然大义凛然,但自己还是回国就会被抓,而且家人可能仍有危险。

帮苗青山,与虎谋皮不说,自己在莫斯科的积累也会毁于一旦,被吃干抹尽。

而与利益的抉择同样煎熬的,是他向善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