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国产9.5,摆烂30年后他终于杀回来了

开分9.5,两集后又涨到了9.6(被第三集扣掉的0.1,肉叔不认),还有哪个国片能有这样的待遇?

评论区不吝赞美:

“一集封神。”

“文艺复兴。”

“屁镇迪士尼,脚踹皮克斯!”

在经历了《三体》的大失望之后,这让人体会到了久违的国漫狂欢。

仿佛憋了太久的一口气,终于大大方方地吐了出来。

没错,就是完全配得上这个分数的中国奇谭》。

许久未见的上美厂出品。

八个独立的短篇故事集。

影片的美术风格更是包括了二维、剪纸、定格、三维等多样形式。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题材,是国产电影近年来很少涉足的领域:

志怪传说。

当影视剧里越来越对那些光怪陆离的妖鬼题材避之不及。

那些延续了一千多年了传统该如何延续?

所以一部《中国奇谭》。

我们能看到不仅是国漫的可能性。

或许,也是未来的可能性。

01

小社畜的自救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甫一上线,就有很多人惊为天人。

熟悉的西游题材。

熟悉的水墨画风。

让人一秒便能魂穿到上个世纪《天书奇谭》的经典年代。

上为《天书奇谭》,下为《小妖怪的夏天》

但不仅如此。

虽然说改编自《西游记》,但它其实不过套了个西游的壳,就像当年《悟空传》是把它变成了现代爱情故事一样,《小妖怪的夏天》则是把它变成了一个现代社畜生存挑战的“职场”故事。

在这里取经四人组不再是主角。

主角,变成了那个努力打工,却从来都没有名字的十八线小员工小猪妖。

话说有一天,正在摸鱼的小猪妖接到大王指令,五天后,唐僧师徒要路过他们的领地,他们要制作好武器和陷阱,准备活捉唐僧,表现好的,还能吃上一口唐僧肉。

KPI下达,于是一众小妖开始了五天的努力。

唐僧是谁?小猪妖并不知道。

怎么活捉?小猪妖更是无权知道。

他只知道这就是他的工作,而他只有在这项工作中努力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才能获得赏识和提拔。

这画饼的场景,真真像极了日常被打鸡血的我们。

于是你看这连续五天的“打工日记”,简直每一幕都是当代社畜的真实写照。

第一天的任务,做弓箭。

很简单吗?但心怀壮志的小猪妖却发现这些箭其实实用性不高,根本无法准确地射中目标。

于是他自作主张,决定改良——

拔下乌鸦怪的羽毛,并将其加在箭后,果然,速度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虽然代价是,乌鸦怪从此秃了。

然而。

当顶头上司熊教头看到小猪妖的创新时却怒从火烧:

你在教我做事?

给我去重做 按照我的方法做

心疼乌鸦怪(的羽毛)

为什么?

对于很多领导来说,手下越表现出聪明,就会让他觉得自己无能,于是他们容不得手下员工挑战他的权威,只要你乖乖听话,当一个没有感情的流水线工人即可。

于是你看这时候的弹幕,一水地在刷“一模一样”……

第二天的任务,洗锅。

这个情节让我惊叹主创的剧作能力。

原本只是作为一个设定出现的“小猪妖”身份,因为这个洗锅的任务,变得非它不可——

因为是一口陈年老锅,里面堆满了油垢,简单的擦洗根本洗不干净。

怎么办呢?

想想自己洗碗的时候,用什么洗那些顽固的粘在锅上的油垢?

钢丝球啊!

小猪妖的背部,正好具有钢丝球的属性,于是,他被当成钢丝球拿来洗锅了——打工人被资本家压榨的意象进一步被具象化

于是乌鸦怪之后,小猪妖也“秃了”,而且是被“磨”秃的。

打工人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头顶

第三天,砍柴一千斤。

但就在小猪妖们千辛万苦,甚至动用“非法手段”(抢劫)才完成任务时,忽然得知,任务变了——

大王刚刚改了主意

唐僧肉要烤着吃

这些普通柴火糟蹋味道

甲方:给我重做

第四天,去镇上买调料。

这个接触到外面的世界的机会,成为了小猪妖生命的转折点。

他向说书人打听唐僧师徒四人的情况,才发现,唐三藏是个行善好事的高僧,孙悟空、猪八戒跟他一样,也是妖怪。

更是盖世英雄。

看这小眼神,是想跳槽了

这个小猪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虽然跟其他小妖怪一样,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王洗脑了,但他没有丧失“怀疑”的精神。

从大王之外的人口中听到关于唐僧四人的描述之后,他意识到,唐僧不是坏人,而自己虽然身为妖怪,但不意味着他只能做“吃唐僧肉”的坏妖怪。

他不是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成为英雄还是恶魔,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于是。

唐僧到来当天,他看到了大王设置的陷阱,只是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办,就被高层领导狼大人发现并追杀。

正在这时,一道金光在前方亮起。

唐僧来了!

小猪妖瞬间泪崩。

这一刻,唐僧,那个被描述了无数遍的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终于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他的眼前。假想敌成为救世主,小猪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他们过来:

别过来 别过来

这里有危险

谁料。

这时孙悟空看到,腾空而起,一棒子砸将下来:

管它喊什么

妖怪一棒子打死便可

有人说,结尾应该停留在这里就好,这样更黑暗,也更真实。

但说实话,我喜欢之后的反转。

它给了做出反思和改变的角色一个希望,也让唐僧师徒这四个被铺垫了一整集的角色,有了厚度——他们不只是走个过场当个一棒子打死妖怪的工具人,而是代表着拯救迷途知返者的引路人。

而这。

也是很多人觉得它“一集封神”的原因之一。

我们不但在其中看到了自己。

还看到了未来。

就像孙悟空最后交给小猪妖的三根猴毛。

那是对于小猪妖善良的奖赏。

也是他未来可以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希望。

02

人间何事不鹅笼

但问题是,只是如此吗?

延续上美厂的画风,并给予它现代的阅读视角?

《中国奇谭》给我的感受是,每一集你像打开一个新的宝箱,在这其中可以看到新的惊喜。

第二集和第一集完全不一样。

开头我们提到一个词:志怪传说。

如果说第一季《小妖怪的夏天》是改编自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显得过于大众化的话,那么第二集《鹅鹅鹅》则更能体现出这个剧集的精髓。

它的原作不再是司空见惯的神话人物。

而是一个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叫做《鹅笼书生》的故事。

《鹅笼书生》,出自《太平广记》中《续齐谐记》,说是阳羡一个叫许彦的人在山中行走,遇到了一个脚痛的书生,书生请求把自己放在他的鹅笼里,背他一段路,许彦答应了,结果书生真的变小身体进入了他的笼子。

而更奇的是,为表答谢,书生从口中吐出器皿肴馔与之共饮,酒过三巡,又从口中吐出一女子伴饮,而这女子呢,复又吐出一男子,那男子复又吐出另一女子……

“世态渔洋已道尽,人间何事不鹅笼”

后来,“鹅笼”便成为了变化无常的代名词。

但这样怪诞的故事怎么改编?

它并不存在一个完整的情感逻辑,与传统大部分志怪小说一样,它有的只是怪异的想象力,以及片段式的桥段而已。

于是,导演选择了一条很独特,但我异常喜欢的方向。

首先,它做了一个形式上的创新。

《鹅鹅鹅》,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但最终又能回到“志怪”这个词的诡谲体验上来。

默剧的形式,写意的手法,全片没有一句对话。

传统的中式画风和西式哥特融合,黑白之外,仅有一点红色。

胶片光影,笔意万变。

再配合着怪异的音乐,仿佛真的身处那个奇诡幽微的古代中国灵异世界。

《中国奇谭》总导演陈廖宇对《鹅鹅鹅》风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