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无名》的历史细节炸了

春节档,风格和话题度最鲜明的,毫无疑问就是《无名》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因为其导演程耳具有极其鲜明的风格。

导演程耳,在我看来有三大特点:

1.视觉审美极其苛刻,追求到极致。

2.绝不拍任何多余的对白和情节,表达简练性上追求极致。

3.他又同时是个博览群书的人,喜欢展现超高密度的信息。

那这些怎么能同时做到呢?《无名》还真做到了,简练又唯美地展现了超高密度的历史信息。

导演程耳

片子叫《无名》,里面的角色还真都是没有正面描写其身份、背景甚至名字。里面的称呼都是叶先生、部长、公爵等等。

一般处理这种历史信息,最简单的方式是人物一出场旁边打字幕。但程耳喜欢通过一两句白描勾勒出人物的核心形象。

比如:梁朝伟扮演的特工人员。他的身份、背景是通过审讯中的一段独白勾勒出来的:“你所说的国民党,在民国十几年就已经死了,现在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个尸体腐败的过程……我何某人当年在广东没被炸死,是运气好。”

这说明,梁朝伟的角色(表面上)是个老国民党员,自1927年蒋介石上台以来,就不认可国民党了,他的广普口音和政治谱系也说明,他老早就是汪精卫一派的人物了。

图片

如果把这些信息压缩包都解压和拼接出来,就会得到一个字——爽!

我来小盘点一下。

图片

开头的重场戏,就是梁朝伟沉默地躲在防空洞里。这是《无名》这部电影的时间线开端。

几乎很少被提及的一段抗战史,《无名》中把这一幕全景复原了,堪称惨烈。

这段历史的背景着这样的:1937年“七七”事变后,短短数月, 华北、华中大片地区沦陷,日军宣布封锁中国全部海岸。

由于香港和澳门分别是英、葡势力范围,不在日本封锁范围之内,这样广九铁路(1911年建设的)就成为广州和香港唯一的交通要道,抗战物资由香港进入广州,再由粤汉铁路源源运入内地,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给养的生命线。

所以,日军要拔掉广州这个战略要地,自1937年开始对广东轰炸,并于1938年4月进入轰炸高潮。日机大举轰炸广州市区,目标几乎集中在现在广州的东山区、越秀区和荔湾区等地,这是当年广州人口最稠密、商业最繁华的地段。

根据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市档案馆的资料,从1937年8月31日至1941年底,广东共遭日机19281架次轰炸,投弹33857枚,死伤18991人。广州轰炸的惨烈度仅次于当时的陪都重庆。

冰冷的数字很难还原出日军的暴虐,亲历者的回忆才是更血肉模糊的。

“街上尽是半疯狂状态地号哭着的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女人,尽是装在运输汽车上的一列列的白木棺材,残砖碎瓦,被烧焦了民房,炸弹片,一排排的用芦席盖着的尸首,和由红变褐,由褐变黑了的血迹,晚风吹过来,空气中充满了火药气和血腥……”

———夏衍《广州在轰炸中》

大画家丰子恺当年也亲历了广州大轰炸,并把这些都画下来了,画风异常残酷,和大家印象中的丰子恺完全不一样。

图片

狂炸也,娘背乳儿逃,未到防空壕畔路,玲珑脑袋向天抛。热血怒于潮。——丰子恺:《忆江南•广州所见》

这是一段珍贵的广州大轰炸视频

02:50

而《无名》这个片子把广州大轰炸的地狱景象还原出来了,但程耳导演没有选择赤裸裸的血腥,而是用一个个片段——遍地瓦砾、板车上的尸体、防空洞中忍耐的人们、雨中流浪的断腿狗来拼凑出一个大全景。

整个场景肃穆无声,不见残忍血腥,但充满了哀伤和悲凉,尤其是断腿狗那一幕,导演用一只小狗表现了什么叫国破家亡,非常令人震撼的表现手法。

图片

广州的断腿狗,在残砖碎瓦中死去,而造成这一切的日军飞机上,却有一只悠闲富贵的狗。

它像度假一样翱翔在中国南海上,看着美丽景色。它的主人投下炸弹,广州一片地狱景象。

在广州大轰炸这个场景中,导演惊人地用了中日两只狗来对比。这段实在太精彩了。没有正面描写日军的凶残,也没有描写中国人民的哭号,而仅用两条命运不同的狗,就把所有要表达的情绪、背景都传达了,实在太绝了。这段影像日后肯定会成为经典。

图片

而且,片中日本航空兵把狗起名为罗斯福,也不仅仅是对罗斯福的戏谑。

历史上,日军的确会给军犬起一个狠名字,比如富士、扶桑、雾岛、男爵等等,或者给军犬起西洋名字,如吉米、洛基、道奇等等。

日军爱狗之狂热,甚至当时有专门的军犬杂志。

比如在日军的信里面会有这种对话:今天从家里寄来一本军犬杂志,因为没东西看,所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也看到了神奈川支部的安抚军犬的活动……所以我希望今年我们神奈川支部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军犬。

1943年,日本海军飞行员和他们的狗

平成四年,也就是1992年,日本在靖国神社设立了军犬慰灵像。

供奉日本海军、伪满洲国、满铁、伪满洲关税、伪满洲国警察战死的军犬和警犬。

不过,《无名》中的日本军犬是柴犬,现实中日本海军的军犬大多是牧羊犬。当时日军很大的军犬培育基地在青岛,培育出来的称之为“青犬”。

而且剧中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剧中提到日军航空兵吃法式羊排,非常精彩。

在日军内部,陆军是马鹿,兵员很多是乡下农民子弟,见识短浅,被当作炮灰使用。而海军是日军里的精英宝贝爱护有加,吃得好穿得好,的确会给海军供应西餐、咖啡、红酒、牛排、龙虾、威士忌……

这些美食能让陆军马鹿嫉妒到发疯。

图片

《无名》中虽未出现汪精卫,但他的影子一直贯穿片中:对白中出现,照片上出现,最后还出现了汪精卫的讣告,这个讣告还是日语版的:汪精卫主席在名古屋治疗无效去世……

图片

汪先生的存在与死亡都是剧中重要的立足点。汪先生存在时,他手下的情报机构——76号得以建立和运转。当汪先生死后,剧中人物人心涣散,都想各自谋个出路。

电影里,梁朝伟对日本军官说,枪毙女特务这事汪主席已经签字了。日本军官说:“汪主席原本用来写诗的笔,现在却要用来签署杀人的文件,不知是何感想。”

这个梗是对汪精卫的讽刺,非常黑色幽默。有人戏称汪精卫是“专业诗人,业余政客”。的确,民国时代,社会名流对汪精卫的文采都大加赞赏,陈寅恪、钱锺书、柳亚子都对汪精卫的文学水平赞不绝口。

当时,汪精卫的一首诗被称为“民国第一诗”。这首诗是他青年时期刺杀清庭摄政王载沣后,在狱中等死时写的: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少年时慷慨激荡,晚年时仓皇失措,年少时是不怕死的革命者,晚年是伪政府的主席。一头一尾的人生互为镜像,这就是命运的黑色幽默。

图片

汪精卫诗词

片中,梁朝伟、王一博、王传君所供职的情报机关,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76号。

全称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工作总指挥部,坐落于极司菲尔路76号,所以当时民间俗称76号。

图片

76号是一个由恐怖分子和特务间谍组成的可怕集团,里面的人嗜血成性,永远干着血腥的勾当,让人闻之毛骨悚然,所有对那段历史有了解的人,都把“76号”概括为两个字——“魔窟”。

但导演程耳却在片中没有任何关于76号的背景介绍,没有提及名字,也没有正面描写血淋淋拷打这种耳熟能详的特务手段。

通片只用闻讯、洗血迹、狼狗的狂吠来描述76号的恐怖和压抑。

也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这里面的人的残酷。比如王传君扮演的角色能一边吃饭一边轻描淡写地讲日军奸杀一家四口的故事。

而且在76号场景的构图上,总有这种日本人在背后的场景。

用很简洁的画面就表明了76号背后一直有日本人盯着,所谓的汪伪特工,只不过是受日本人监视的狼狗,可以随时被怀疑,随时被灭掉,压抑感十足。

《无名》中森博之扮演的日军军官有句重要台词,说他自己是石原派,不是东条派。这里点出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日本军方内部,对于侵华战争的战略有很大的分歧。

图片

石原派指的是石原莞尔,石原莞尔是侵华日军中的著名人物,曾经是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是他一手策划了“918”事变,占领了东北,并推进了伪满洲国的建立。

他的战略理念是,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一定要吞下满蒙好好经营。但是,他坚决反对对中国的扩大战争,认为这会让日本走向灭亡。

石原派的反面就是东条派了。东条派就是东条英机,东条英机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导人。东条英机和石原莞尔的观点水火不容,石原多次公开宣扬东条英机、梅津美治郎之辈才是日本的敌人,他们是世界的敌人,他们全都应该被枪毙。

图片

石原莞尔

图片

东条英机

森博之一句他是石原派,不是东条派,点出了这个人物的两大信息,即他出身于关东军,是从满洲地区调过来的,他时时刻刻怀念1931年的满洲,说明他以前的老领导是石原莞尔,认为那才是日军的高光时刻。

此外,他强调他是石原派,也是想向梁朝伟、大鹏扮演的汪伪政权人士传达他是“温和的日军”,不支持全面侵华,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的日军”,是可以好好合作的……非常阴险狡猾。

就这么一句对话,带出了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和人物背景,暗流涌动,非常过瘾。

1941年,梁朝伟刚听到这句台词时不作表态。

这句台词还成了一个引子,在随后的剧情中成了一个炸点。

等到1944年时,又一次日料饭局上,梁朝伟突然隔着时空又提起了这句台词:“不管是石原派,还是东条派,你都是战犯。”这段表演极其精彩,又是短短一句话把梁朝伟的政治态度和国仇家恨全部表达出来了。就这么一句话,真是平地起惊雷。

图片

大鹏演的唐部长,看似不起眼,其实是中场核心。

他的人生信条是只跟随胜利者,谁赢了就跟谁走,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骑墙派。日军得势,就给日军当打手,日军不行了立刻浑水摸鱼,消极怠工,开始和重庆老东家联系,甚至摇身一变成了重庆方面和谈的代表。

他的原型在历史上不少,非常相似就是周佛海了。周佛海外号“三姓家奴”,原来是中共早期创始人,后来看势头不妙叛变到国民党当了高官,抗战开始后又觉得势头不妙叛逃跟了汪精卫政府当了高官。

这个家伙眼光精妙,在1942年又看出日本人不行了,秘密联系重庆方面,再次改换门庭,秘密接受并实施重庆交付的任务。

可以说大鹏把这个人物的感觉拿捏得的非常到位,看上去总是有气无力,窝窝囊囊,其实比谁都精。

所以剧情中出现的一幕关键情节,梁朝伟公开跳反亮出身份后,大鹏并没有下手,当场在饭桌上放了梁朝伟。那是因为,大鹏本身也是个双面卧底,日本人马上就要完蛋了,何必手上沾血,去得罪其他势力?这些看似浑浑噩噩的表现,其实是人物算盘打得精。大鹏和导演对此类历史人物的把握,很精彩。

甚至仔细看,造完型的大鹏和周佛海是多么像。

而大鹏扮演的唐部长,引出了《无名》的关键情节,那就是抗战末期的重庆与日本的秘密和谈。

近代史上一直有传闻,1944年底,蒋介石政府和日本方面的“和平派”有接触,因为抗战大局已定,重庆政府想背着盟军,私下和日本达成协议,有利于在抗战结束后与共产党的竞争中得到有利优势。说白了,想以最小成本,提前卡位。

1944年底,美国驻华大使馆秘书约翰·巴顿·戴维斯写了一个很长的备忘录,叙述了蒋介石可能在和日本密谈和约。

而《无名》把这段秘史给拍出来了,而且大鹏扮演的唐部长明确提出了谈判条件,对于东北问题,可以“搁置”

这条件无疑是对于抗战的巨大出卖。如果东北都能搁置,那抗战这么多年是为了什么呢?片中的大鹏也知道此提议不可接受,只能玩了个文字游戏“搁置”。这句台词和表演太精妙了,值得大家细品。

所以重头戏来了,潜伏的我党地下情报员们,必须破坏这次和谈。如何破坏呢?暗杀日本公爵。影片也进入了高潮。

图片

这段情节可以说就是《无名》中最出彩的了。又是平地惊雷。

公爵的出场真是完全出乎意料,这一段十分值得观众好好品味。

很多观众纳闷,日本怎么还有公爵啊?而且还有人质疑,怎么会有日本贵族上战场,然后又被刺杀呢?

其实这都是真实存在的。《无名》在这些历史细节的展现上真的很牛。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华族令》,宣布由公卿、诸侯和维新功臣等家族共同组成新阶层“华族”。华族拥有封爵,世袭地位与资产,是日本近代史上特殊的贵族阶层。

华族制度从1869年(明治二年)开始实行,到二战后新宪法(昭和二十二年,1947年)施行才被废止。

在长达78年的时间里,华族是“皇室之藩屏”。最近有本讲日本华族的书出版了,书名:《华族:近代日本贵族的虚像与实像》,值得一看。

图片

日本贵族从军服役属于义务,所以抗战战场上出现贵族是真实存在的。

《无名》中一个最重要的历史暗线就是,那个候补公爵到底是谁?这里导演又没有明确点出名字,但是又充分提供了侧面信息,我们只能继续历史探险游戏。

有资格获公爵位置的日本家族有20家。

其中:

9家是以幕府时代原公卿家族身份成为公爵的,包括近卫家、鹰司家、一条家、二条家、九条家(这五个合称为摄关家)、西园寺家、德大寺家、三条家、岩仓家。

6家是以原诸侯身份成为公爵的,包括水户德川家、德川家达家族、德川庆喜家族、长州藩毛利元德家、萨摩藩岛津忠义家、萨摩藩岛津久光家。

5家是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期间立大功的元老,随后慢慢加爵位升到了公爵,全部来自两个著名的地方——萨摩、长州藩,他们是伊藤博文、山县有朋、桂太郎、大山严、松方正义。

那片中的公爵最有可能是哪个家族的呢?我认为是近卫家族。

首先,片中公爵暗示日本兵猜他长得像谁,用手比着人中,暗示有小胡子。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