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张颂文不是药神

“雪藏”了两年半,张颂文的新片终于上映了。

《不止不休》,贾樟柯监制,白客、张颂文主演。

开分还不错,豆瓣7.4,票房却不那么如意,900万,不但拼不过《铃芽之旅》,甚至连上映了15天的《保你平安》也没打过。

图片

图源:灯塔专业版APP

张颂文没能继续“狂飙”得起来?

不过肉叔觉得,相比票房,这样的电影更值得我们专门聊一期。

为什么?

因为它呈现的是20年前,那个“理想主义”听起来还很掷地有声的黄金时代

因为它敢于发问:

从来如此,便不会错吗?

p.s. 有剧透,介意的胖友可以看完片再来。

01

“老鸟”黄江

黄江(张颂文 饰)一出场的时候,肉叔便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张颂文的演技魅力。

胡子拉碴,头发凌乱,他风风火火地从门外“冲”进办公室来,二话不说,掏出两瓶变了色的水——

这是当地河水遭受污染的证据。

图片

黄江是个老记者了。

肯吃苦,敢拼,富有正义感,是那个年代标准的记者画像,以至于这样的人物一出场,你似乎就能嗅到那熟悉的风尘仆仆气味。

而张颂文,也时时刻刻地在给角色加着分。

他去调查矿难,乔装当地工人,怎么做?

嫌衣服不够破旧,他便用剪刀刮出线头,在沙石地上打滚沾灰,这样,衣服上就沾满了尘土的痕迹。

图片

他在出租车上写稿,赶时间,又怎么呈现?

把烟含在嘴里很久,不抽,等拿出来时,嘴上已经沾满了烟丝,这种忘我,大概吸烟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而更重要的是。

他在时时刻刻拿捏着一个记者该有的气质——

急迫、正义。

同时对这个世界有着一定的无力感。

他可以为矿难该不该上头版与主编吵得面红耳赤。

也可以废寝忘食几天。

一个细节是,回报社的时候,你会发现黄江的手里总是拿着一块饼干——

他只有在说话间隙才有时间啃着。

图片

理想主义?

但与此同时,他却也对实习生韩东(白客 饰)说过一句话:

咱们当记者的,改变不了什么

你只需要把那些发生的事情记下来就可以了

图片

为什么?

他在报社实在待得太久了。

见多了太多无力的时刻,见惯了各种力量的打压,改稿、撤稿、开天窗,更重要的是,一篇报道发出去,经常会像打了水漂一样,引不起一点反响。

恶人依旧在作恶,穷人依旧在受苦。

更重要的是,调查记者总是在灰色地带游走,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别人挖的坑里。

所以,他只好按捺住自己的情感,尽量冷静尽量客观,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待得久些,留下的东西多些。

“冷酷到底”,变成了他的安身立命之道。

但。

韩东的出现,让他的世界产生了变化。

看着这个26岁的小伙子,他是否也会想起,自己曾经怀揣着理想主义的时刻?

02

新人韩东

2003年,北京某春季招聘会上,人头攒动。

当面试官问韩东“什么专业,什么学历”的时候,韩东语气迟疑地回:

高中肄业......初中毕业。

面试官眼一瞥,嘴一抬,露出自然的讥笑。

图片

面试官恐怕不知道。

这个一无所有的北漂青年,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只为追一个记者梦。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图片

为了这个理想,他几乎无下限地忍受北漂生活的苦,甚至于把生活简化成生存。

影片中有几笔细节。

韩东住在肮脏狭小的厨房旁的夹缝之中,只有一张一米宽左右的小床,床尾小桌上摆着台电脑。

冬天下雪的北京,他从来没有烧水或者用热水壶,喝水总是随便在水龙头接几口就完事。

房子年久失修,尤其进门玄关处的“热得快”,一次不及时断电就能酿成火灾。

图片

韩东的眼里只有一件事,逮住任何机会进报社做记者。

老实说。

肉叔看到这里时还是挺感慨的。

一无所有的韩东,理想主义的韩东,何尝又不是初出校门的我们?

而当我们怀揣着改变这个世界的理想时,所遭遇的现实,所被碰撞的头破血流,又何尝不是时时刻刻在发生?

所幸,一次机缘巧合,他被《京城时报》的记者黄江相中,成了他手下的实习生。

于是。

他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赶出报道。

甚至还胆大心细做“卧底”,深入事发地。

也正是这次实习,让他终于理解了:

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

但,这个准则,是否永远适用?

韩东很快遇到挑战。

他独立追踪“高价收血”事件,跟进时又牵出了“乙肝代检”的连环案——

乙肝携带者为了体检结果正常而出钱找人代检。

图片

但就在他拿下犯罪的铁证,只等成稿发布,迎来职业的第一个小高光的时刻。

韩东却迟疑了——

揭露违法,不会错。

不会么?

由此,他和黄江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争执。

03

争吵不止

吵的是什么?

一个被遗忘许久的词:新闻伦理

而这个词,其实早在电影的开头便已出现过。

黄江认为,事实就是事实,犯法就是犯法,记者只需要把事实记录下来即可。

图片

但韩东呢。

则是因为一件事,与师父的理念产生了分歧。

在卧底时,韩东碰到了好友张博(宋洋 饰)来找人代检。

张博连续三年考研,前两年成绩过关,却都因体检结果“异常”没能被录取。他不甘,唯一能实现上学的心愿的就只剩代检这条路。

韩东站在道德高位教育他,这是犯法的,你不该这么做。

而张博一句话把他噎回去:

我们这些人,就不配找工作吗?

不配上学吗?

图片

是啊。

二十年前的中国,大众还普遍对乙肝处于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态。

从入学到就业,对乙肝携带者设下的障碍一道又一道。

所谓犯法。

不过是一些人面对生存的现状,而走投无路的结果。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

乙肝的传染性被夸大了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法律、条例来限制他们

图片

是的。

揭黑没有错,但假如这个社会体系对“黑”的界定本就有误呢?

于是电影里——

韩东与黄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韩东坚持要撤稿,黄江则不满这样的冲动,一怒之下,开除了韩东。

然后呢?

韩东凭一己之力采访了许多乙肝患者,讲述他们被歧视的现状,写成了一篇《一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图片

而现实中呢——

张博的原型张先著一纸诉状,将拒绝录取他的政府部门告上法庭,成了“乙肝歧视第一案”。

韩东的原型韩福东,则跟踪此案,在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一篇《中国1.2亿人的反歧视主张》。

图片

也是由此,推动了政策的不断改革。

2005年,《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出台,明确表示肝炎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担任公务员。

2007年,《就业促进法》通过并第一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2010年,入学、就业体检中不得要求乙肝检测。

图片

04

口号可休

是的,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影片的问题所在——

电影与现实,所表达的根本就是两个方向。

其实早在公映前,《不止不休》就屡屡被指“《药神》同款”。

他们确有相似之处。

同样是真人真事改编的,稀缺的现实题材。

它们都具备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讲一个普通人想拯救一群病人。

与此同时,也都具备社会性反思,关乎民生,关乎“人”在这个社会生存的不公与疾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