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郑渊洁退圈:我输了,再见

2021年,宣布《童话大王》停刊后,郑渊洁给孙女出了一道数学题。

爷爷正在进行商标维权。已知有672个侵权商标,每个案件平均历时6年,最多只能同时维权8个,问,爷爷维权成功,需要多少年?

孙女想了想,脆生生地回:“向天再借五百年。”

五百年太晚,两年还未过完,这道题就有了答案。

2023年4月18日,已经68岁的郑渊洁发布告别书,宣布告别长达21年的商标维权。

他在这篇长文中写到,他至今仍坚持写作,但此后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作品都永远不再发表,因为无法规避被侵权的风险。

“我做了一件有生以来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就是认输。这个决定,不会再改变了。”

01 维权与维权

相似的剧情,之前也曾上演。

2021年12月,郑渊洁在第495期《童话大王》上刊登了一篇特殊的文章:

《郑渊洁挥泪写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他写:“尽管我是写了几千万字童话作品的人,但提笔给商标写信,我依然感到童话都不敢这么写。”

他点名了三家侵权公司,其中一家为“皮皮鲁牌猪皮肉”,包装纸上印着与皮皮鲁卡通形象十分相似的动漫人物;一家是“童话大王旗舰店”,售卖儿童服装;还有一家卖的是“舒克内衣”,在官网上明晃晃写着:《舒克与贝塔》是童话大师郑渊洁的成名作。

郑渊洁称,这三个商标维权的时间加起来,足足32年。

他只能选择暂停写作《童话大王》,全力以赴商标维权,直到672个侵权商标全部维权成功。

《童话大王》杂志终刊号

但就在他宣布停刊之后,成都又有一公司申请注册了“魔方大厦”啤酒商标,需要斗争的故事,变成了673例。

他在2023年的告别书中写,“舒克”内衣商标历时19年,一直打到最高人民法院,终于宣告成功——他说,这也是他21年来,唯一要求民事赔偿的商标侵权案,他将得来的赔偿,全部捐给了中华慈善总会。

至于这次“退圈”宣言的导火索,则是一家燃气设备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使用的“舒克”商标。

目前,这个商标是维权过度还是维权困难还存在争议,最新的进展是,郑渊洁因此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告上法院,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联系了他,听取了他对商标维权的意见和建议。

郑渊洁在微博上写:“等待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依法公正判决。”

再往前数,是2017年,他在高峰知识产权论坛发表演讲《原创七宗罪》,直言商标注册乱象,他问台下坐着的与会人员:

“你们有谁能五分钟打开中国商标网登陆成功?不可能的。”

郑渊洁晒出2021年税单证实其作品销量与知名度

有人说,郑渊洁是中国被商标侵权最多的作家,郑渊洁却认为,“这说明我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没有其他作家强”。

或者说,只有他如此执着。

侵权、维权、起诉、争议,近些年来,在郑渊洁的生命中来回上演。

2016年,他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的版权纷争也曾引起舆论争议,那一年,他接连声讨了两家出版社。

两家出版社的侵权情况雷同,均是出版了《舒克和贝塔》系列图书,且没有标注原著作者是郑渊洁。

郑渊洁找上门去,对方称获得了美影厂的授权,一家出版社称,自己在出版时询问过美影厂,得到的回答是不需要署名原作者,动画片形象造型的改编权在自己手中。

于是,郑渊洁不乐意了。

郑渊洁于当年发布的微博

1989年,郑渊洁曾和美影厂合作出品了《舒克和贝塔》动画片,曾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合作很愉快,美影厂也严谨地在每一集片头都标明了“根据郑渊洁同名童话改编”字样。

但没过多久,童话破灭。

从1996年开始,美影厂就因单方授权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舒克和贝塔》连环画与郑渊洁对簿公堂,结果是郑渊洁胜诉。

郑渊洁称,按照当年合同约定,如美影厂将其拍摄的《舒克和贝塔》动画片用于开发销售动画片之外的衍生产品,需郑渊洁另行授权。

而美影厂则认为,自己享有《舒克和贝塔》动画影片的著作权,美术形象也是自己的。

此后30年里,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多次,直到2021年,郑渊洁再次声讨一家服装公司,未经他授权生产了“舒克贝塔”联名服装,对方的回应依旧是:经美影厂授权。

郑渊洁在文章中写:“上海美影厂为什么不依法找见过钱、重情义、绝对不会狮子大开口的郑渊洁要授权呢?郑渊洁等了三十多年啊。”

1996年《舒克和贝塔》连环画

其为侵权出版

郑渊洁这一生,何尝不是在构建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平就要斗争,斗争带来争议,争议引发思考。

他将自己的告别比喻为给读者的“最后一课”:“有了这样的事情,现在的孩子以后可能都会成为尊重知识产权的人。”

02 鸟儿和虫子

斗争,从郑渊洁儿时开始。

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给他们出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叫《我长大了干什么》。

老师引导着孩子们填充这个梦想,比如成为科学家,或者艺术家、人民教师,全都光辉且伟大。

郑渊洁却一笔一划写下:我要当掏粪工人。

彼时,劳动模范时传祥的职业就是掏粪工人,所以他并没有觉得这个回答有什么不妥。

但他也没想到的是,老师将他的这篇作文推荐到了校刊,顺利刊登,“从那天开始,我就产生一个错觉,这个世界上写文章就我写得最好,谁也写不过我。”

后来,郑渊洁还在文章里写:“鼓励,能把白痴变成天才。”

儿时郑渊洁

没过多久,郑渊洁随父母前往河南接受劳动教育。

在这里的临时小学,他又遇到一篇命题作文,《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之前的那场成功让他得意忘形,洋洋洒洒地写,“大概意思是你先弄清你是什么,你要是鸟,你早起就丰衣足食,如果你是虫子,你早起就有杀身之祸”。

然后,他将作文题目改成《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老师看完,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说完自己的想法后,老师更生气了,对他说了一句:

“你这个是错误的思想,你这样想就很危险,最终的道路是进监狱。”

监狱能不能进,郑渊洁不知道,但这个学校,他是再也不想进了。

郑渊洁旧照

郑渊洁上课爱走神,被老师抓住好几次。

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一百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

郑渊洁一边说这句话,一边用手指掐着另一根手指的肉,一百遍说完,手指上被自己掐出了深深的血印。

若干年后,他说:“为什么把这几栋楼房用围墙圈起来,前后左右坐满了同学,老师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里说,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里说就是学校呢?”

在他看来,老师应该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这份关爱,不应该因为孩子的性格、外貌、家庭或者学习成绩而产生偏移,“老师每天干的事,就是滋养孩子的尊严、自尊和自信。”他认真地说。

于是,为了报复这个羞辱他的老师,郑渊洁在课桌洞里拉响了炮仗,换来了一纸开除。

事后,父亲郑洪升领着他去学校给老师道歉,但性质太过恶劣,没有一个老师愿意接收郑渊洁。

父子俩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父亲对郑渊洁说:“没有关系,我在家教你。”

郑洪升曾在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学哲学教育,后来在军校当教员。

在学校受挫的郑渊洁,幸好获得了家庭的接纳,否则,他以后能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很难讲。

而郑渊洁对父亲的隐忍和良苦用心,应该是懂的。

03 为什么写作

1970年,15岁的郑渊洁选择了参军,成为一名空军,负责维修歼6战机。

当兵第五年,他回家探亲,突然觉得家里太舒服,不想再回部队。

怎么拖延时间呢?他想到了装病。

每次测完体温,他就偷偷搓体温计的表面,给温度搓到三十八、九度,医生怎么也查不出原因,他因此一直在家休养。

某天,他路过父亲的书房,突然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封信,是一个战士的申请书:“郑处长,我想调到你们宣传处去专门写作。”

这是郑渊洁第一次意识到,写作可以作为一项专职的职业。

郑渊洁在部队时

从部队转业之后,他在一家工厂管理水泵,工作内容是上班按一下按钮,下班再按一下。

在此期间,他谈了恋爱。女朋友的父母瞧不上他的工作,继而也瞧不起他这个人。

1977年,高考恢复,女朋友父母给他下了最后通牒,让他去参加高考,改变命运。但郑渊洁自己心里明白,就他这样的水平,指定是个负学历。

不去考大学,那就分手。

多年之后,小读者问郑渊洁是怎么走上写作的道路的,郑渊洁回答说:“想让抛弃我的女友背后出谋划策的其父其母后悔。”

郑渊洁与父母

一开始,郑渊洁选择了写诗歌,写了百八十首,也认识了一些诗人。

但和这些诗人聚会的时候,郑渊洁相形见绌:“他们打个嗝,都是一句很好的诗,是我一辈子写不出来的那种。”

他想起一句话,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那几年,他写过小说,写过报告文学,还写过科幻,他列了个名单,一个个文学体裁试过去,倒数第二个是童话,最后一个是相声。

彼时,中国仅有20位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并没有给2亿小读者带来有足够影响力的作品。

换句话说,这是一片可以大展拳脚的空白。

郑渊洁曾发表的讽刺诗

郑渊洁第一篇童话作品是《黑黑在诚实岛》,讲了一只爱撒谎的小蚂蚁的冒险故事。

他把稿子投给了上海一家儿童读物出版社,两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封退稿信。

“郑渊(出版社漏写了他的名字):你这个不叫童话,你不懂童话。”

退稿信后面还附上了一份书单,里面多是安徒生和格林童话等作品,出版社还叮嘱他,读完这些书再写。

“从那以后,我看见开书单的人我都特别深恶痛绝,我觉得那都是装蒜。”郑渊洁说。

这边有眼不识泰山,另一边却柳暗花明。

1979年,24岁的郑渊洁在杂志《儿童文学》上发表了自己这部童话作品。

这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1983年左右,最多的时候,郑渊洁同时在16家报刊写不同的连载。

有关系好的编辑偷偷和他讲,说自家报刊自从登了郑渊洁的连载,发行量多了十万本。

郑渊洁一听,立马找到主编,要求涨稿费,想从一千字三块钱,涨到三块一毛钱。

主编的回答是:“你说是因为你的作品导致我们发行量上升,你怎么举证这件事?”

他举证不了,他选择另辟蹊径。

郑渊洁旧照

1985年,郑渊洁创办了杂志《童话大王》,这一年,他30岁。

“一本杂志,只登我一个人的作品,如果这个杂志发行量上去,那么我就可以和出版社讨价还价了。”

他本来想着,只要能坚持3期,就算是这个大胆冒险的成功。

第二年,他去参加一个在庐山举办的儿童文学界的会议,会上一位教授说,咱们这儿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一个人写一个月刊,“还说如果我能够写两年,他就把名字倒着写”。

于是,两年之后,《童话大王》的销量突破了100万,后来,直到2021年停刊,《童话大王》坚持了36年,发行量超过了2亿册。

自始至终,整本杂志的作者只有一个人,就是郑渊洁。

《童话大王》历年刊物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