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文淇孟美岐同框谁吊打谁?李冰冰哭成筛子,可惜剧本有硬伤!

原标题:文淇孟美岐同框谁吊打谁?李冰冰哭成筛子,可惜剧本有硬

《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中,学徒组惊现女演员和女爱豆同框。

张国立和李冰冰那段戏里出现了文淇和孟美岐,一个是我最喜欢的小小花、另一个是我最喜欢的女爱豆。

两个人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行业壁垒”的存在。

文淇演的小难民,说话尾音的委屈、眼神和小动作,表现很自然让人相信她,戏份很少却有代入感,甚至还能让你感受到一些角色此前的倔强、此后的暖意。

孟美岐呢,她自己演完的第一件事就是道歉“对不起我没把台词说好”。

差别很明显

换一个场合,让文淇跟着孟美岐去跳舞,分分钟会变成孟美岐吊打文淇

二人入行的职业身份不同

行业发展不均衡,爱豆没有成型的火爆的打歌节目和产业链条作为依托,都扎堆往戏里跑,刚出道就“转型”、产业会好吗

这段戏里李冰冰哭到不能出戏,拼命要飚演技。

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剧本两次反转太突兀刻意吧?

一次是群演们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是个好人啦”。

一次是李冰冰的角色一言不合就扔重磅炸弹“怀孕了”!

激烈戏剧冲突中的反转,铺垫越细密、埋线越精密、反转才越合理越容易被接受。

而在舞台上短短的十分钟二十分钟里,显然做不到让剧情反转“有准备”。

这是典型的“硬来”。

隔壁组《无名之辈》也一样,原本看着挺舒服,但突然杨迪就给郭涛跪下了!

原电影中,关于“能不能帮马嘉祺去死”引发的冲突,卷毛毛和眼镜蛇兄弟反目天台对峙,铺垫在“帮忙自杀”那一段表面好笑内里凄惨的故事之后,发生在“真爱短信”情节之后。

但舞台上,迫于时间关系削减了这些“戏份的血肉肢体”,变成了下跪磕头哭、突兀干瘪又狗血。

这也不是一段两段戏的问题,而是很普遍的竞演类综艺的矛盾。

一,有限呈现时间对“共情式体验”的限制,让剧作改编左右为难。

是舍弃更多戏份、来一段“没头没尾的”戏?还是浓缩戏剧冲突、压缩到“变味”?

如果选前一种,没有来路的铺垫,一上来就要死要活要分手,没看过原作品的观众会很难带入、很难共情

如果选后一种,拼命压缩拼命塞,很容易出现“突然又双叒叕反转了”的狗血连连看。

似乎哪一条路都不讨喜。

此外,竞演综艺里的演员们,还面临着另一个普遍难题:演“舞台剧”还是演“影视剧”?

二,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体系的取舍错位。

两者之间差别很大,明明是在舞台上、但又通过电视镜头播出,吊在半中间让演员很难找准定位。

秦昊这一次的表现,就是不上不下不知该演哪一种而滋生出的“凄惨垫底”。

三,类似节目扎堆、剧目高度重复。

《我就是演员》改名前后其实已经三季,进入了综艺节目N代之后的疲软期,此次革新的模式像是隔壁《歌手》的竞演制:二期淘汰一位嘉宾。

至于学徒制度,目前还没看明白究竟要怎么玩耍。

重点是,无论是纵向看三年节目“老样子”,还是横向看“请就位”“演技派”“品格”等一大堆已经上线或即将上线的节目,类似模式太扎堆

不论赛制和话术有什么不同,本质上都是“演经典桥段”。

而所挑选的剧目,重复度太高

仅仅是《无名之辈》里任素汐的桥段,就出现了《声临其境》中的万茜版本,《演员请就位》中的鄂靖文版本,《我就是演员》中的李宇春版本,未来恐怕还会有更多版本。

李宇春表现亮眼,方言是很重大的加分项。

背后更深层的心理因素,就在于“歌手李宇春”的意外反差,以及方言本身的自然和新鲜感。

而这种新鲜感,其实不常有。

再优秀的影视剧,如此反复车轱辘上演、车轮大战式出现,也很容易让观众疲劳。

同质化如此严重,这个时候如果出现一档真正“新”的节目,哪怕节目质量本身更弱一些,观众也会马不停蹄滚去看新的。

而如果不能解决竞演类综艺的几大尴尬因素,轮番请来“四旦单冰”、恐怕也不会有本质差别。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