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李现接戏长点心吧

原标题:李现接戏长点

他火了。

他闭关了。

他回归了。

他……糊了?

2019爆红的李现,到了年末,又回到舆论旋涡中心。

这一次,好话不多——

《剑王朝》

开播前就被看好。

主演都是熟脸。

除了李现,还有出演《鹤唳华亭》《海棠经雨胭脂透》等,今冬霸屏的李一桐,凭《琅琊榜》《伪装者》演技受观众认可的刘奕君……

美术,更有大咖背书。

冯小刚担纲艺术总监,Sir印象中,这还是冯导首次监制网剧。

烟雨,芦苇,木伞,轻功。

不乏真刀真枪的打戏,也不乏水天一色的“夜宴式”国风美学。

但开播后……

观众似乎不太买账。

我只知道肯定不好看
但没想到可以这么烂

原因出在哪?

有人,把“锅”甩到主角的刘海上——

男主的刘海太丑了

李现太不适合这个刘海造型了

有人,被违和的配音腔劝退——

配音劝退
所有人都浓浓的违和感

《剑王朝》如今豆瓣定格在6.6。

勉强及格,这还是有众多“现女友”撑场的情况下。

所以到底问题出在哪?

Sir来掰扯掰扯。

《剑王朝》是个典型的复仇故事。

先来看一张人物关系图。

就别说观众了。

Sir对照着剧,拉了好几遍才捋清。

一部剧精彩与否,开场占极大比重。

但《剑王朝》的开场,给人最深刻的一个印象——

乱。

第一集一开头,李现饰演的丁宁就露了一手。

手起掌落,秒杀三境修为的仇人宋神书。

取人性命,犹如打沙袋。

这人是谁?

仇从哪来?

丁宁怎么这么牛?

Sir慢慢解释。

时间跳回到十年前——

当时丁宁师父梁惊梦,为蘅王打下江山。

庆功宴,也是鸿门宴。

因为蘅王觉得他功高盖主,设宴刺杀,并已经私通了梁惊梦的爱侣叶甄。

这一段信息量极大。

既是权谋,又是情杀。

甚至牵连了梁惊梦麾下的一众大将,蘅王给他们开出条件,投靠的即可大富大贵。

嗯,还是一次手足情谊的策反。

但这一段戏,却拍得极其敷衍。

刚丁宁杀的是谁?

上图,记住这张脸——

蘅王和梁惊梦大打出手,后者使出大招将现场所有人压制。

谁知……

被自己手下,身后一把小刀扔中了。

武林宗师,惨死匕首之下。

这人就是丁宁寻仇的人?

不。

仔细看,根本不是同一张脸啊!

那这人又是谁?

没说。

旧仇没解,新仇又来。

故事还没讲清楚,上来就一通各怀鬼胎……

Sir鬼都还没认全呢。

好吧,这个问题先不说。

那丁宁是谁,他怎么那么牛?

主角丁宁,在蘅王朝隐居三年。

武功超群,天赋极佳。

但有个致命缺点——

天生“阳亢难反”,简单说就是阳气过旺。

心火燃烧过于猛烈,活不过三十岁。

他要为步惊云梁惊梦复仇。

为啥?

别问,经过刚才那一通折腾,Sir已经悟出了看《剑王朝》的心得。

别纠结,看就完了。

他和女主长孙浅雪,开了一家酒馆。

当然不只是卖酒这么简单。

两人以姨甥相称,白天卖酒,暗地里打探消息,为复仇铺路。

晚上,就行双修之事……

咳咳。

意念上的双修。

一通介绍,其实简单说就是《神雕侠侣》翻版:

男女主,过儿和姑姑。

和杨过一样,丁宁也无意成为一代宗师,而是一边练功破除体质局限,一边查到当年的真相。

一路开挂大男主。

激情爽文大翻盘。

开挂没问题。

——关键是这“挂”,难以服众。

网游里对“开挂”有一个优美的名词:金手指。

丁宁就是标配“金手指”的主角。

毕竟上来就用绝招拿下一杀。

丁宁是“九死蚕神功”的唯一传人,作为全剧最牛的神功,发功时这样:

△ 梁惊梦又称国产版彼得·帕克

可这神功,用起来潇洒。

学起来……说好听点是萌萌哒——

但他天赋从哪来?

说出来你都不信。

拜师过程,几乎是刷脸。

来到高人面前,对方端详许久,当即决定收他为徒。

理由?

两个字——

“定力”。

因为其他人斗做一团时,他全程旁观,不为局势所动。

别人打拳,他打哈欠,轻松进入大门派。

丁宁空降,一众弟子不服,嚷嚷着“冠军被内定”,必须要他接受入门测试。

测试考啥?

在一堆珠子里挑出灵珠……

名曰“考静心”。

把兵俑中的元气倒出来……

名曰“考感知”。

△ 这“扫雷”手法,至少苦练了200小时

小儿科。

如果这是为了塑造丁宁乐天的性格,搞笑点,Sir也理解。

但事实不是。

丁宁从小就心机算尽。

严谨到什么程度?

十年前参与杀害梁惊梦的人,全是他棋盘上的棋子,在墙上画下花朵,每除掉一人,就提笔画下一个叉。

但。

怎么排兵布阵?怎么谋划?

起码在前七集,Sir没有看到明确的脉络。

这么看来《剑王朝》的乱和儿戏,都找到原因了——

它以冲突和剧情推动着观众的情绪,却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手法中迷失了人物的建立。

只在乎你爽不爽,不在乎你信不信。

然而。

更致命的是,其原著基础,本就庞大。

《剑王朝》由网络作家无罪创作,原著首发于纵横中文网。

以格局大,隐线多著称。

但影视剧化后,剧作显然跟不上原著庞大的世界观。

比如,剧中有诸多复杂的名词。

什么离水神决,岷山剑宗,磨石剑法。

没有任何铺垫,直接上口。

各种帮派、招式,都是“非主流体”,乍一冒出来,让人一头雾水。

“剑炉”?

是天下剑首梁惊梦,创立的门派。

“两层楼”?

能想到吗,是个帮派名。

铺垫不到位,只能借人物之口潦草交代。

△ 剧中人解释“阳亢难反之体”

人物设定太厚重,那就用字幕一口气打出来。

每个人出场都自带一段ppt:

大到性格、目的;

小到帮派、段位。

Sir想请问编剧,我为什么不去直接看小说?

最气人的,是剧中频频提到的一个词:

孤山剑藏。

啥玩意儿?

作为观众,我们已知在剑王朝,为争夺孤山剑藏,从庙堂到江湖,人人争得头破血流。

可孤山剑藏到底是个啥?

人名?宝藏?还是一本秘籍?

骚凹瑞,就不告诉你。

Sir本着求知上网搜索一番。

发现,还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疑问”:

孤山剑藏是什么?

孤山剑藏在哪?

9012年了,《剑王朝》还在沿用爽剧时代的制作思维:

镜头语言缺失,文本铺垫敷衍,人物塑造模糊……

有明星就够,有IP就能火,靠刷脸就行。

最明显的一点。

——硬凹的武侠。

《剑王朝》是一部武侠剧,但却没有给出一个武侠的世界。

“武侠”,只停留在镜头与动作。

下雨,慢镜;

刷剑,慢镜;

连抖个机灵,也要慢镜。

可仔细一看——

这些大侠在沙尘暴雨里打斗,竟一点灰尘水滴都没沾上。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产剧对武侠的理解,成了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

什么是好的武侠。

允许Sir用一部老剧举例。

19年前,《少年包青天》。

一个镜头吊打:

展昭与木督头在湖中竹筏上对打。

俯视镜头,两人招式有对拳,有棍棒,但因为竹筏上重心不稳,两人打得小心翼翼。

最后,镜头直接“潜”入水底。

特写双腿,画面被水花沾湿。

临场感瞬间溢出屏幕——

再看《剑王朝》。

同样场景,特效加倍,空镜一堆。

结果?

摆个Pose完事——

发现没有。

Sir写到现在,依然没说半句李现的演技。

因为在如此粗糙的制作里,谈演技。

实在空谈。

李现在剧中最多的表情是什么?

没有表情——

说实话,Sir看不到李现半点进步,甚至改变。

人设,还是冷酷、英俊。

技能,还是开挂。

只不过从撩妹,变成撩汉,打架。

尽管,Sir看到李现在有限的表演空间里,有努力。

比如第一集有一段。

街上,他看到仇人骑马路过,不想被认出。

马上转身,表情紧绷。

而且你看他的手,紧紧握住手上的雨伞:

人物状态,没有掉链子。

画面一切,他回到自家的酒庄,状态瞬间换了。

三个动作一气呵成——

进门,闻。

随意且自然,是回到自己地盘的松弛。

进屋,坐。

一屁股坐在酒桌上,慵懒,但也放下了包袱。

最后,吃。

同样是背靠对方,这次一点不紧绷,而是拿起桌上小吃就塞嘴里,证明他毫无保留的信任。

Sir还注意到,李现尽管用的是配音,这段还是特意模仿出了嚼东西的声音。

当然,李现背后也有导演的调教和调度。

《剑王朝》并非一无是处。

反而,Sir认为只是过于平庸。

哪个演员没有接过平庸的戏?

当然。

但这对于刚火起来的李现,依然危险。

不仅是他一人。

Sir之前写过,中国演艺圈2019最大的收获——

“二代流量”的崛起。

这对于刚走出流量为王时代的影视行业,尤其珍贵。

但。

二代流量崛起了,他们的二代作品呢?

几乎没有超越——

朱一龙凭借《镇魂》大火,下一部《许你浮生若梦》上线。

豆瓣6.1。

《陈情令》火了肖战,但随后转战大银幕,《诛仙Ⅰ》。

豆瓣4.9。

邓伦在《香蜜沉沉烬如霜》圈粉无数,随后在《我的真朋友》搭戏朱一龙、baby。

惨不忍睹。

豆瓣4.4。

连粉丝都不认。

打开微博,粉丝们为这些人打Call的图片、超话。

都还停留在曾经。

为什么?

因为爆红后,这些作品来得太容易。

他们的C位,站得太顺利。

前段时间闹出的《庆余年》碰瓷肖战,就是力证。

Sir不知道肖战在《庆余年》中会有多少戏份。

但即使这样,也不放过用他名字做宣传的机会。

《庆余年》没有错。

这就是资本的做法,利益最大化。

但之于这些演员呢?

把你们捧到天上的人,不会管你摔下来的死活。

清醒,只能靠自己。

在Sir看,他们缺少的不是机会,不是实力,也不是资源。

从流量到演员的质变。

少的是一种心态:卑怯。

今年刚摘下柏林影帝的王景春,采访时有一句话Sir印象深刻。

他参演过两次张艺谋的作品。

记者问起他心态有什么变化。

他完全不掩饰:

我这一部戏有进步,有台词了。

我能说好多好多台词,有很多的戏,这次合作已完全是一个角色了。

因为第一次合作的时候,还是个群众。

没有一点炫耀或沾沾自喜。

保持对自己的羞怯,对作品的谦卑。

说到底。

无论一代二代,流量演员,都面对着永恒的定理:

红,是作品给的;糊,是自己作的。

李现们,该长点心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